文档详情

河南师范大学《钢琴即兴伴奏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发布:2024-12-04约2.5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站名:

站名: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第PAGE1页,共NUMPAGES2页

河南师范大学《钢琴即兴伴奏1》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民间音乐种类繁多,以下哪种民间音乐形式通常以说唱结合为特点?()

A.山歌

B.号子

C.曲艺

D.小调

2、音乐文化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以下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哪项表述是不恰当的?()

A.音乐可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B.社会的变革会推动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C.音乐对于社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D.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音乐喜好

3、在音乐录音和制作中,音频设备和技术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作品质量。以下关于录音设备和技术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高质量的麦克风可以捕捉更清晰的声音

B.数字音频工作站可以方便地进行音频编辑和混音

C.录音技术的好坏只取决于设备的先进程度

D.合理的声学处理可以改善录音环境

4、世界音乐融合了不同文化的音乐元素。非洲音乐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乐器而闻名,以下哪种乐器是非洲音乐中常见的?

A.风笛

B.马林巴

C.手风琴

D.长笛

5、在音乐剧的表演中,以下哪部作品以其精彩的歌舞场面、动人的剧情和经典的音乐而成为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A.《猫》

B.《歌剧魅影》

C.《悲惨世界》

D.《西贡小姐》

6、在音乐教育中,音乐素养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以下关于音乐素养的说法,哪一项是不全面的?()

A.包括对音乐理论的理解

B.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音准

C.能够熟练演奏一种乐器

D.懂得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7、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哪项不是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的表现?

A.音乐剧中的舞蹈与音乐配合

B.电影配乐与画面情节呼应

C.绘画作品中描绘音乐家演奏的场景

D.诗歌朗诵时完全不搭配音乐

8、电子音乐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电子音乐的特点,哪项描述不准确?

A.大量使用电子乐器和电子音效

B.创作和制作过程依赖计算机技术

C.节奏通常较为单一

D.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验性

9、在音乐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情境教学法()

A.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

B.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

C.让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

D.模拟音乐中的场景

10、在民族乐器中,以下哪种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其音色清脆悦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A.扬琴

B.笙

C.唢呐

D.埙

11、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哪项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A.期末考试

B.课堂提问

C.作业批改

D.小组讨论

12、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对于音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哪种行为可能侵犯音乐作品的版权?

A.未经授权翻唱歌曲

B.购买正版音乐专辑

C.在公共场合播放正版音乐

D.向朋友推荐喜欢的音乐

13、在音乐理论中,音阶的构成方式决定了音乐的调式特征,以下哪种音阶构成方式属于五声音阶?()

A.全音、半音交替

B.大二度、小三度交替

C.宫、商、角、徵、羽

D.增四度、减五度交替

14、在音乐作品的分析中,音色的运用对音乐表现有重要作用。以下关于音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

B.音色可以塑造音乐形象

C.音色对音乐情感表达影响不大

D.合理运用音色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15、在音乐欣赏的层次提升中,以下哪种方法能够帮助听众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A.学习音乐评论写作

B.参与音乐学术讨论

C.深入研究音乐史

D.以上都是

16、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李斯特是交响诗的创立者,他的交响诗作品通常具有?

A.强烈的戏剧性

B.规整的结构

C.简单的旋律

D.单一的主题

17、音乐的节奏对于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起着关键作用。在常见的节奏型中,三连音是指在同等时长内演奏三个音符。请问三连音与平均分配的三个音符在节奏感受上有何不同?

A.三连音更紧凑,富有动感。

B.三连音更舒缓,平稳流畅。

C.两者节奏感受相同。

D.无法比较两者的节奏感受。

18、在音乐史的长河中,以下哪个时期的音乐强调理性和秩序,注重形式的完美?

A.古典主义时期

B.浪漫主义时期

C.印象主义时期

D.现代主义时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