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团体操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团体操概述 知识点: 现代大型团体操的概念 团体操的发展简况 团体操的分类 团体操的特点 构成团体操表演的基本要素 团体操的意义与作用 一、现代大型团体操的概念 (一)关于团体操的历史回顾 (二)团体操概念的发展演变 1、内涵的变化 体操表演 体育表演 体育艺术性表演 文体综合表演 2、外延的变化 3、归属性的变化 表1 我国团体操定义情况表 (三)对团体操本质特征的认识 “有意味的形式”——从表演目标对团体操本质特征的认识 集体体育动作配合—— 从素材的表现形式对团体操本质特征的认识 对运动场面的“编织”——从表演手法对团体操本质特征的认识 (四) 基于本质特征下对团体操概念的界定 是一种 “通过集体体育动作配合体现大场面表演效果的表演艺术形式” 。一般采用整齐划一的体操动作或体操化了的舞蹈动作,通过对灵活多变的队形、立体壮观的造型、 富有寓意的图案等的艺术编织,在音乐、道具、灯光乃至背景台等烘托下,集体体现一种大动势的表演场面,一般有统一的主题思想。 二、团体操的发展简况 (一)团体操的起源 团体操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随着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我国古代虽有团体操活动的萌芽,但作为现代团体操则最初始于德国。 (二)国外团体操发展简况 捷克斯洛伐克团体操 前苏联团体操 日本团体操 朝鲜团体操 2010年8月2日,朝鲜大型团体操和文艺表演《阿里郎》在平壤五·一体育场举行今年的首场公演。《阿里郎》由朝鲜10万名青少年和专业艺术工作者参与演出,通过刻画朝鲜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再现了朝鲜民族从苦难走向幸福的历程。演出将持续到10月中旬。演出分为序幕、5场正式表演及终场。演出人员通过整齐的动作、优美的舞姿、高超的技巧、豪迈的歌声以及声光电的巧妙配合,艺术地表现了朝鲜人民在劳动党领导下取得的革命和建设成果,反映了朝鲜人民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朝鲜有关部门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每年都对《阿里郎》演出内容进行调整。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朝鲜在今年的《阿里郎》演出中增加了一场“友谊阿里郎”的内容,以表现朝中友谊源远流长,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阿里郎》自2002年首次公演以来,已演出数百场,观众人数达1200多万人次,其中外国观众达11万多人次。2007年8月,《阿里郎》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外国游客到朝鲜旅游必看的“节目”之一。 (三)我国团体操发展简况 1、我国近代团体操的开展(1840-1949) 鸦片战争后,美、英等国先后开办教会学校、成立青年会,设置健身房。清末,在北洋水师学堂和武术学堂由外国教官传授的兵士体操、徒手体操、器械体操等为团体操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学校体育课和运动会上的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兵式体操等与队形简单结合的集体表演为我国团体操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旧中国历届全国运动会团体操表演情况 城市运动会和学校运动会团体操表演情况 旧中国历届全国运动会团体操表演情况 近代团体操的特点: 由简单的徒手体操发展到太极拳表演,并逐步增加了少量轻器械体操和叠罗汉等动作。 由一致动作发展到动作之间的高低起伏、对称,出现不同姿势和方向的一些变化。 在队形方面也由最基本的散点队形发展到纵队、横队乃至简单的综合队形和图案。 在艺术装饰方面由简单的钢琴曲代替口令,既能起指挥号令作用,又增加表演气氛。 服装统一颜色,表演道具除增加少量轻器械外,出现极简单的小面积组字,但与团体操的内容缺乏紧密配合。 2、我国现代团体操的开展 第一阶段(50年代):系统化的形成 由过去单场表演或数个汇操发展到统一主题下多场次表演阶段。开创了我国大型团体操系统构思、统一组织、创编、训练的新阶段,使中国团体操从理论到实践,从组织到编训开始走向系统化。 第二阶段(60年代):突破性的飞跃 第一次使看台背景和场内表演浑为一体,主题更加鲜明、场面更显雄伟新颖,气势磅瞒,大大增强了团体操的艺术表现力,使我国团体操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体操技巧达到和谐统一,是我国团体操的一次突破性飞跃。 第三阶段(70年代):表演手法的不断丰富 在已形成的统一主题下多场次表演的结构模式基础上表演手法不断丰富完善,并向多方面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80年代):表演形式的不断创新 8000人的大型灯光背景在国际上也届罕见,与场下火龙、火棒灯表演相配合,产生了白天团体操难以实现的辉煌绚丽的视觉效果,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团体操的表演形式。 第五阶段(90年代及以后):向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