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专项“三峡水库次级支流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doc

发布:2017-08-28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1: “三峡水库次级支流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 择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也是《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重大专项中“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下的“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水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主要针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以保障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为目标,研究蓄水运用初期水库的水环境演变机理和滞留区水华暴发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通过工程示范构建技术推广机制和技术管理机制,争取在10~15年内,使库区水环境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为库区水污染综合整治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重点研究内容是以保障水库水质安全为目标,以水库水污染防治和水华控制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为基础,以流域综合管理理论为指导,兼顾水库长期可持续发展管理和突出问题应急管理的技术需求,重点突破污染源控制、消落带生态屏障修复、水华控制、水库调度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并选择典型入库河流流域和水华较重水域开展关键技术试验和集成示范研究,期望形成我国水库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库水华控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水库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国家规划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为我国其它水库水污染防治和水华控制提供范例。 “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水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共设置6个课题,课题名称如下: 课题1-三峡水库水环境演化与水环境问题诊断研究; 课题2-三峡水库次级支流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3-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改善水库水质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5-三峡水库支流水华成因及控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6-三峡水库水污染总量控制方案与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研究。 以上课题中1、3、4、5、6课题为定向委托课题,课题2为择优委托课题。为进行第2课题的择优委托,制定本《指南》,现发布如下: 二、指南内容 (一)择优课题名称 择优课题的名称是《三峡水库次级支流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水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主题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水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第二个课题(课题编号2008ZX07104-002)。 (二)研究目标 以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河流的污染物来源为对象,在总结国内外流域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突破乡镇生活污染、水土流失、农业农村面源、高氨氮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受污染河段内源污染控制集成技术在三峡库区的适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问题,构建以次级河流水环境容量为约束的次级河流污染治理与控制的技术体系,以及污染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生态村落、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截污减排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为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为入库污染负荷的有效削减提供多重保障。 (三)研究内容 子课题1 乡镇污水经济实用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乡镇污水处理曝气技术与成套设备集成与示范;低碳氮比城镇污水强化自然处理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为已建成的污水厂提供可行的运行改进方案,为库区污水排放控制的制定提供支撑库区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控制机制,研发适宜性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及其构建技术水土保持耕作、经济植物篱和农林复合等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库岸水土保持技术农林复合经营和坡面立体水系相结合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在污染源控制工程示范区,村镇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总负荷量削减50%,农村面源污染负荷总量削减20%,重度污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形成2项以上的设备,低浓度污水处理、分散型农村废水处理、有机垃圾处理集成设备等。 开发以上次级河流污染源整治的高效技术项以上建立个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小流域(5 km2以上),核心试验区面积3 km2;示范小流域通过治理,坡面水土流失减少40%;入库泥沙减少60%;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60%;氮磷肥利用率提高10%,节约农药20%;示范流域总氮负荷削减达到20%,总磷负荷削减达到40%,水质明显改善。 申请各类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或EI论文篇以上)。2574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不低于5800万元,配套经费应已列入当地政府或相关的资金计划。承担单位自筹经费不做硬性要求。 三、其他要求 1)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2)承担单位必须落实示范工程地点,并由示范工程地点同意并出具配套资金的证明。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