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理论出发提高我国体育解说水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受众理论出发提高我国体育解说水平摘要:北京奥运会的解说,是对我国体育解说水平的一次综合检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体育解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后奥运时代的来临,我国观众对体育解说的水平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受众更多的需求,本文针对以往我国体育解说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总结北京奥运会体育解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受众理论的“五W”传播模式,对如何持续提高我国体育解说水平进行一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 体育解说 “五W”传播模式 对策
北京奥运会的解说,是对我国体育解说水平的一次综合检验,集中体现了新世纪我国体育解说的新发展。北京奥运会有28个大项302个小项,中央电视台组建了奥运解说“国家队”,将选拔出的优秀的解说员安排到最擅长的赛事现场。打破了以往万金油式的解说安排,荟萃了最具影响力的评论嘉宾。解说趋向风格多样化、解读专业化。然而北京奥运会后。由于受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地方台的优秀体育解说员必须回归各自的单位。北京奥运会形成的我国体育解说的高水平难以持续。根据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网上调查结果表明。观众对体育解说不满意率居高不下,这说明当前我国体育解说水平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其原因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总结北京奥运会解说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结合受众理论和“五W”传播模式分析问题。将有益于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解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受众理论认为受众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寻求各种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受众对于外来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理解和记忆。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梅尔文播的过程与效果具有制约作用。美国传播学学者哈罗德W传播模式,这五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我国体育解说发展和变化的历程
我国的体育解说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以张之和陈述搭档对当年的一支苏联男篮在上海比赛进行解说为开端,迄今为止已经近60年了。综览体育解说的发展全过程,鲁威人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1年至1978年,为体育解说发展的初创阶段,简称改革前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78年至1994年,为体育解说发展的成长阶段,简称改革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从1994年至今,为体育解说发展的壮大阶段,简称改革后的阶段。这种划分的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以“改革开放”这个在中国具有重大的、非凡的意义的历史事件为坐标。不但清晰地反映出改革开放对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而且也反映出我国体育事业的飞跃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这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新闻以及体育解说发展的物质基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我国体育解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综合各专家学者的意见,从我国电视体育解说、播音和节目主持人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代。以张之为代表的第一代,体育解说知识广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总能以清晰的声调、准确形象的语言在第一时间把赛场上的情况介绍给场外观众,使他们凭借解说去想象、去“观看”比赛,符合当时以广播为主的传播方式。他对徐寅生著名的“十三大板”的解说更是体育解说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欢迎。以宋世雄为代表的第二代,以“宋氏解说”为代表,其最大特点是口齿伶俐、吐字清楚、反应机敏、富有激情、出口戚章、言简意赅。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主席路易斯“宋世雄的口才横溢,对各项体育运动广见博闻,他的体育评论机智过人,充满热情。”这些不仅是宋世雄先生个人的荣誉,也是对我国体育解说工作的肯定和评价。这个时期电视逐步取代播音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体育解说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孙正平和韩乔生为代表的第三代,他们继承了上两代的优良传统,并努力提高电视体育节目主持的专业水平。孙正平凭借其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大局观,韩乔生凭借幽默、风趣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张斌、黄健翔等为代表的第四代,他们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塑造了不同的主持风格。黄健翔以其饱含激情的主持风格、专业知识和尖锐的评论征服了广大观众。以在世纪之交的两次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四小龙”――于嘉、甄诚、洪钢和杨健为代表的第五代,他们对自己负责的项目更为熟悉,综合素质突出,语言功夫上乘。他们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时代的特征。
受众对体育解说不满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会使我国受众对体育新闻体育解说产生更高的要求,虽然体育新闻事业和体育解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受众之所以对当前的体育解说不满意,最主要是体育解说无法满足时代变化后的受众的需要。
受众对于体育解说水平不满,从体育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体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