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经济争议解决法律的制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法概论;第十八章 经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 ;第一节 经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概述 ;(一)经济争议的种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经济争议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照争议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合同争议和侵权争议。
合同争议和侵权争议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竞合。
2.按照争议双方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平权型争议和隶属型争议。
(二)经济争议的防范
经济争议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经济主体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争议的发生。
1.国家层面的措施
2.企业层面的措施
3.消费者层面的措施;二、经济争议的解决
经济争议解决是指按照法律规定,通过法律允许的方法对业已产生的纠纷进行处理,以形成最终处理意见的过程。
(一)经济争议的解决方式
经济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二)经济争议解决方式的比较
三、经济争议解决法
经济争议解决法是指调整在处理当事人之间经济争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争议解决法属于程序法的范畴。 ; 经济争议解决法应体现以下原则:
1.公正原则
经济争议的处理,始终应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便民原则
该原则要求立法中,应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对管辖的规定,对诉讼语言、文字的要求等方面应符合国情,便于当事人利用合法的方式解决争议。
3.调解原则
把调解作为处理经济争议的原则,表明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充分尊重,也有利于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诉讼中调解、仲裁中调解在实际处理经济争议过程中被广泛使用。;4.避免管辖冲突原则
经济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多种,适用同一种方式的机构有多个,为避免管辖冲突,应在立法中明确各种处理方式、各个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6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该规定对法院和仲裁机构的管辖权分配进行了明确,避免两种方式的管辖冲突。对同一性质的机构解决争议时,法律应通过地域管辖、级别管辖、合意管辖的规定,防止管辖冲突。该原则要求最终解决争议的机构的唯一性,可以避免对同一案件作出不同的处理。 ;第二节 经济仲裁 ;二、仲裁适用范围
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这些具有人身权内容的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仲裁法规定可以仲裁的合同纠纷,范围广泛,既包括一般的经济合同纠纷,还包括技术合同、著作权合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房地产合同以及涉外经济合同和海事、海商中的合同纠纷。仲裁法所说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指的是侵权纠纷。其中主要有房地产侵权纠纷,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纠纷,证券交易纠纷和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侵权纠纷。 ;三、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约定。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条款是合同中的一项条款,通常写在“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一条中。仲裁协议的其他书面方式是指独立于合同之外的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这类协议包括信函往来、电传、电报。此外还有书面形式的补充协议,它是在原仲裁协议约定不明确或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双方协商补充达成的协议条款。 ;1.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仲裁协议可以独立于合同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四个方面:
(1)申请和受理的依据;
(2)排除了法院的管辖;
(3)取得司法支持和监督的依据;
(4)外国承认和执行的依据。
2.仲裁协议的内容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有效的仲裁协议一般应具备以下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3.仲裁协议无效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有: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仲裁协议的;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
若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机构作出决定,或者向人民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