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C语言课程中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与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职C语言课程中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 要: 结合C语言课程对高职软件类学生的学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以及运用知识能力等角度出发,以for循环结构为例,重构并优化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进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文章的最后进行了有关的教学反思和讨论。
关键词: C语言; for循环结构;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49-03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for loop structure of C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Xiongb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Fosha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llege, Foshan, Guangdong 52813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have more self-confidenc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tudents situation of learning C language, reconstructs and optimizes the content of for-loop structure of C language course, gets the satisfying effectiveness. The paper reflects and discusses about teaching last.
Key words: C language; for-loop structure; teaching design
1 C语言课程特点及学情分析
当前的高职生源主要是统招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少量来源于中专、技校或职业中学对口升学(3+证书)的学生。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上一些用人单位片面地追求高学历,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处于劣势,不少高职学生甚至觉得自己是“非正规”的大学生[1]。高职学生的这种自卑失落情绪导致了他们在就学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缺乏信心和毅力。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表达简明、使用灵活、丰富的数据结构、良好的程序可移植性和高效率的目标代码等众多优点[2],因而已成为高职软件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从高职软件类的课程体系来看,C语言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动态网页编程等后续课程的前导课,因而该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中开设。在还没有进入专业的情况下,C语言的教学案例往往取材于数学问题求解或数学味道很浓的工程问题求解,这不仅导致课程枯燥难学,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基于多年的高职C语言课程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反思,作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法及教学过程作了重构和优化,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for循环结构的教学方法加以介绍和讨论。
2 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的选取
C语言提供了三种循环结构,for语句(步长型循环),while语句(当型循环)和do-while(直到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转换。对于for语句,我们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选取了1+2+…+n的求和问题、规则图形的打印输出以及九九乘法表的打印输出等为教学案例。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习自信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要的教学案例引入了多种编程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指引和鼓励学生深化现有的解决方案。
2.2 教学方法设计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串讲分析教学案例的编程原理、要点和难点,并展示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思考、讨论、深化现有的解决方案;在上机调试程序结束后,各个小组进行简要发言,介绍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等;最后,教师小结、点评各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归纳分析一些共性的问题,并启发点题整个教学案例[3]。
2.3 教学过程的实施
2.3.1 1+2+…+n的求和问题
① 教师结合电子课件串讲分析:C语言一个编译工具,用户利用它提供的语言描述规则可以把某一问题的手工求解想法传递至计算机中,由机器来完成问题的求解。在该教学案例中,我们的手工求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②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提问:在已学的知识基础上,要用C语言描述上述求解过程,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教师指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