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摘要】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速迅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表现出了新的特征,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经环节。通过对我国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进行梳理,有助于宏观态势的把握,对相应地总结了中国对外投资热潮兴起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OFDI) 流量和存量 资本流出 投资转型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对外直接投资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国内的投资者在国外或境外设立、购买国(境)外企业,并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一)我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多元化、地区分布不均衡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体现了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但其中租赁与商业服务、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以及制造业五大行业占了整个对外投资行业类别比重的绝大部分。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偏重初级加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科研与技术服务、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比重较小。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是不均衡的,对发达经济体投资增长不尽理想。OFDI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两者占比高达八成。对亚洲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于香港(中国)地区;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分布主要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香港(中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投资分布如此集中,源于这三个地区十分发达的离岸金融体系,其对资本流动限制少,税收政策也比国内优惠。
(二)国际投资地位成功转型
中国的国际投资地位已经从单纯的资本输入成功转型为资本输入输出趋于平衡,这说明我国从主要依靠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参考英国著名国际投资专家邓宁(J.H.Dunning)提出的对外投资发展阶段论,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发展阶段论中的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转折的时点。到了第四阶段,净对外投资额将不断扩展,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将高于流入量。
(三)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活跃度增加
在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类型当中,非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占比不断扩大,而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流量占比降至四成。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活跃,国家政策也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走出去”,走向国际化经营和竞争。
二、中国对外投资热潮的导因分析
(一)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对外投资加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时期,平稳的国内经济环境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契机。另外,国内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资源环境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企业此时将目光移至海外,可加强利用多国资源和市场。
(二)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国有、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呈逐渐上升趋势的,其国际化经营的意愿和能力也在不断变强。在美国经济学家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中,企业具有的垄断优势是其选择对外投资的重要原因。具有这种优势的跨国经营企业能够克服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三)示好的对外投资前景
一方面,发达国家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发达国家能形成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上的优势互补,吸收世界领先的科技优势与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欠发达国家有良好的投资机遇。亚洲、非洲、南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引进国外的资本和技术,巨大的需求量预示着巨大的机遇。
(四)政府的不断鼓励与支持
中国政府推行“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并加大了对跨国企业的信贷、保险、外汇支持力度。商务部发布的新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中一个最大亮点在于切实落实企业对外投资自主权,有利于落实企业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进程。
(五)国外相关优惠政策的鼓励
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令许多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以推动本国的经济的发展。欧债危机后,许多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出于拉动经济考虑,都表示将给予税收减免等投资优惠政策,鼓励国外投资者进行投资。亚洲市场也不断在推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
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扩张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战略规划,鼓励、支持及引导我国企业的跨国公司健康发展。提高对跨国企业的金融支持,有助于其扩张海外融资渠道。尽快建立并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国际惯例规则的研究工作。
(二)企业内部结构升级,注重与东道国文化环境的融合
首先,应借鉴国际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重视提高国内企业的品牌价值,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