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 康复科 提 纲 骨科康复护理的定义 骨科康复护理的对象和范围 骨科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 长期制动和卧床对全身的不良生理效应 骨折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骨科康复护理的定义 是一门研究骨科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 对象与范围 一、对象:由于各种损伤、急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带来的骨科功能障碍者,以及与骨科有关的先天发育不良的残疾者。 二、职责范围: 1、发现康复护理问题; 2、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3、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4、评价康复护理效果。 骨科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 照顾者 健康教育者 督促康复治疗的继续执行者 早期康复的执行者 咨询者 长期制动和卧床对全身的不良生理效应 一、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心功能减退; 2、血容量改变; 3、直立性低血压; 4、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呼吸系统改变:浅、快、潮气量降 低等。 三、泌尿系统的改变:感染及结石。 四、消化系统的改变:食欲减退、食量少等。 五、代谢的改变:负氮平衡、负钙平衡。 六、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的改变:幻觉、定向障碍等。 预防措施 预防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早期活动、早期起床,尽早开始床上活动、起坐、起床及站立、行走、散步等,对老年人尤其应强调早期起床、不然可能导致终身卧床。 将早期活动,早期起床纳入骨科护理常规是非常必要的。 骨折后康复护理分期进行 早期 :在伤后2周内,局部损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疼痛达最大程度,然后逐渐消退。 此期主要的锻炼方式是肌肉自主的、充分的收缩和舒张。 在上肢为用力握拳,充分伸指, 在下肢为股四头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踝关节背伸和足趾的活动。 中期:骨折后3-6周。此期中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消失。 此期可以开始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 如上肢肩、肘、腕关节的活动; 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活动等。 晚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 要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的锻炼,直至完全的功能恢复。 对于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 主从关系。 被动活动:预防关节粘连僵硬。 主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间的支配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