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03土中应力计算精选.ppt

发布:2017-06-08约2.04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土中应力计算 3.1 土的自重应力 3.2 基础底面压力 3.3 土中附加应力 3.1.2 成层土中自重应力 ? (2)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若地基是由多层土所组成,设各层的厚度为h1、h2、…hi、…hn,则地基中第n层底面处的竖向土自重应力: (3)存在地下水时的自重应力 (4)存在不透水层时土的自重应力 (5) 分布规律 自重应力分布线的斜率是容重; 自重应力在等容重地基中随深度呈直线分布; 自重应力在成层地基中呈折线分布; 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水位处发生转折。 3.2 基础底面压力 3.2.1 基本概念 (1)基底接触压力的产生 建筑物荷重 ? 基础 ? 地基?在地基与基础的接触面上产生的压力(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反力) (2)接触压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地基土和基础的刚度 荷载 基础埋深 地基土性质 3.2.2 基底压力分布形式 (1)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大小、分布状况与上部荷载的大小、分布状况相同。 3.2.3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1. 中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3.2.4 基底附加压力 3.3 土中附加应力 基本概念 1、定义 附加应力是由于外荷载作用,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增量。 2、基本假定 地基土是各向同性的、均质的半无限空间线性弹性体。 3.3.1 竖向集中力作用时的地基附加应力布辛奈斯克解答 3.3.2 分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积分法 常见的分布荷载: 1、均布的矩形荷载 b) 任意点下的附近应力(角点法)计算: (1)o点在荷载面边缘 σz=(αcⅠ+αcⅡ)p0 (2)o点在荷载面内 σz=(αcⅠ+αcⅡ+αcⅢ+αcⅣ)p0 o点位于荷载面中心,因αcⅠ=αcⅡ=αcⅢ=αcⅣ σz=4αp0 (3)o点在荷载面边缘外侧 σz=(αcⅠ-αcⅡ+αcⅢ-αcⅣ)p0 (4)o点在荷载面角点外侧 σz=(αcⅠ-αcⅡ-αcⅢ+αcⅣ)p0 2. 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 3. 均布的圆形荷载 4、(条形荷载) a)、平面问题概念: b)、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 3、均布条形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1) 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性; (2) 在离基底不同深度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 线处最大,随着距离中轴线愈远愈小; (3)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沿垂线方向的任意点,随深度愈 向下附加应力愈小。 * * 概述 地基的强度问题 地基的变形问题 地基中的应力状态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基底压力计算 建筑物修建以后,建筑物重量等外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所谓的“附加”是指在原来自重应力基础上增加的压力。 建筑物修建以前,地基中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一)地基的受力状态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3.1 土的自重应力 3.1.1 地基自重应力 (1) 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均质地基 成层地基 ? 容重: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容重γ 地下水位以下用浮容重γ’ 岩层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基底接触压力。 基底压力 附加应力 地基沉降变形 基底反力 基础结构的外荷载 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各种荷载都是通过基础传到地基中的。 影响因素 计算方法 分布规律 上部结构 基础 地基 建筑物设计 暂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影响,使问题得以简化; 用荷载代替上部结构。 (一) 基底压力的产生 (二) 影响因素 基底压力 基础条件 刚度 形状 大小 埋深 大小 方向 分布 土类 密度 土层结构等 荷载条件 地基条件 (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例如:油罐 土坝 荷载 反力 变形地面 荷载 反力 变形地面 (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例如:箱形基础 混凝土坝 (2)刚性基础则不同 马鞍形、抛物线形、钟形 三角形形心点 三角形形心点 eL/6, 应力重新分布 x y P y z x r R M q dsx dsy dsz dtxy dtxz dtyx dtzx dtyz dtzy 集中力作用下下的地基竖向应力系数 ——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简称角点 应力系数,可查表得到。 a.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查表3.4 (1) o点在荷载面边缘 (2) o点在荷载面内 (3) o点在荷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