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绵萆薢.pdf
中药材:绵萆薢--第1页
中药材:绵萆薢
药材名称:绵萆薢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去净泥土,切片晒
干。
药用部位:根茎
产地: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江西。
科:薯蓣科
原植物:绵萆薢
植物情况: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根茎横生,分枝,粗大,直径2-5cm,干后质地疏松,海棉状,
中药材:绵萆薢--第1页
中药材:绵萆薢--第2页
外皮灰黄色,生多数细长须根。茎左旋,圆柱形。
中药材:绵萆薢--第2页
中药材:绵萆薢--第3页
单叶互生;叶片稍革质,形态变化较大,基部叶掌状深心形,上
部叶片卵形,边缘波状或全缘,下面网脉明显,两面疏被白硬毛。
雄花序腋生,总状,雄花有梗,与花被共长4-5mm;花被新鲜时
橙黄色,干后褐色;雄蕊6,有时仅3枚发育。蒴果成熟时反曲下垂,
翅近半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圆形,长1.5-1.8cm,宽约1.2cm。
中药材:绵萆薢--第3页
中药材:绵萆薢--第4页
种子扁卵圆形,直径4-5mm,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6-7月,
果期7-10月。绵萆薢药材性状:绵萆薢根茎多为纵切或切的圆片,
大小不等,厚2-5mm;外皮黄棕色,较厚,周边多卷曲,切面浅黄白
色,粗糙。有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质疏松,略呈海棉状。气微,
味微苦辛。
中药材:绵萆薢--第4页
中药材:绵萆薢--第5页
中药材:绵萆薢--第5页
中药材:绵萆薢--第6页
优等品以片大而薄、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中药材:绵萆薢--第6页
中药材:绵萆薢--第7页
萆薢疏泄水道,驱经络关节之湿,治手足(顽)痹瘫痪、小便白
浊频数诸证,并医恶疮痔瘘。
【产地】处处有之。
【性味】甘苦性平。功能除浊分清。
【主治】入足阳明厥阴,祛风去湿,以固下焦,补肝虚,坚筋骨,
益睛明目。恶疮梅毒及淋浊。
【本草】主治风寒湿痹。腰痛久冷,关节老血。膀胱宿水,阴痿,
茎痛,遗浊,痔瘘,恶疮。
【别录】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
【甄权】冷气节痹,腰脚瘫缓不遂,手足惊挚,男子腰痛,久冷,
膀胱宿水。【用量】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虚软,软者佳。一般用
四至五钱,大剂量用一两。
【禁忌】下焦有寒之人忌用。阴虚内热者禁服。
【性味】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
疹;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注意】肾虚阴亏者忌服。
1.《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
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2.《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
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各家论述】1.《纲
目》: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
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
湿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
亦一类数种乎雷敩《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
薢也。液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草葱能治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