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doc.doc

发布:2017-06-29约1.3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培训要求】 ??? 1.学会识别心理异常大学生的一般方法 ??? 2.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及成因 ??? 3.掌握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 【培训内容】 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这使得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他们的生理已接近成熟,但是心理还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尚显不足。家庭、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自我定位较高,情绪不稳定,承受挫折能力较弱,面对繁重的学业和迷茫的前途常会感到挫败和压抑,从而产生怀疑、焦虑、孤独、抑郁、悲观、苦闷的情绪,有的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甚至导致自伤和他伤,出现生命危机事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领者、管理者、良师和益友,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善于识别心理异常学生,预防危机事件发生;有必要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特点,积极协助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必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学会调适和管理情绪,完善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耐受挫折的能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心理潜能,更好地追求自我实现。 ?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和衡量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曾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01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002年5月教育部下发《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在上述会议及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在高校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全体教职工共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 ????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的七大标准: (1)快食:吃饭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 (2)快眠:较快入睡,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 (3)快便:快速通畅地排泄,感觉轻松自如 (4)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5)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动作流畅 (6)良好的个性:性格柔和、适应环境,为人处事好 (7)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自然融洽,朋友多 2.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也曾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健康的含义 三个主要特征: (1)心理过程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2)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具有同一性 (3)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2002年,我国心理学家郭念锋等人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心理异常的大学生的识别方法 一般而言,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主要源于四个方面: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统计学标准、自身行为标准。 1.判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个原则 异常心理活动,是指丧失了正常社会功能(学习、工作与人际交往等)的心理活动,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判定正常与异常(病态)可以依据我国心理学家郭念锋提出的三个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以上心理健康判断三原则,如果违背了其中一条,则视为心理异常。 2.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四个阶段: (1)健康状态 健康状态是指本人不觉得痛苦,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