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胸膜腔和肺 - 人体解剖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胸膜、胸膜腔和肺
概述内容: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可分为互相移行的内、外两层,内层
被覆于肺的表面,称为脏胸膜或肺胸膜;外层衬于胸腔壁内面,称为壁胸膜。壁胸膜依其所
贴附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四个部分。支配壁胸膜的神经为肋间神经和膈神经,由于胸膜脏、壁
两层在肺根和肺韧带处互相移行,在左、右两肺周围各形成了完全封闭的胸膜腔,在壁胸膜
各部转折处,脏、壁胸膜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称为胸膜隐窝。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呈
圆锥形,肺表面包有胸膜脏层。借肺门与外界相通,进出肺的血管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肺的血管根据功能和来源可分为组成肺循环的肺动、静脉以及属于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
胸膜和胸膜腔
一、胸膜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互相移行的内、外两层,内层称为脏胸膜或肺胸膜;
1. 脏胸膜紧贴于肺的表面,与肺实质紧密结合,在肺叶间裂处深入于裂内,包被各肺叶。
2. 壁胸膜分为四个部分。胸膜顶为包被在肺尖上方的部分,呈穹窿状突入颈部,高出锁
骨内侧 1/3 上方 2~3 cm。肋胸膜为贴在胸壁内面的部分,与胸壁易于剥离。纵隔胸膜呈矢
状位,贴附于纵隔两侧,其中部包绕肺根后移行于脏胸膜。在肺根的下方的部分叫做肺韧带。
与膈上面紧密结合的部分叫膈胸膜。(图7-2-1)
二、胸膜腔及胸膜的隐窝
胸膜腔是由胸膜脏、壁两层在肺根和肺韧带处互相移行而成。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并呈
负压状态。正常情况下,由于胸膜腔内负压及浆液的吸附作用,使脏、壁胸膜紧密地贴在一
起。但在壁胸膜各部转折处,脏、壁胸膜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称为胸膜隐窝。包括肋膈隐
窝和肋纵隔隐窝,以肋膈隐窝最大且位置最深。胸膜腔积液常首先蓄积于此处。(图7-2-1、
7-2-2)
三、胸膜的神经分布
支配壁胸膜的神经为肋间神经和膈神经,其内含躯体感觉神经纤维。脏胸膜的神经来自
肺丛,经肺门沿肺动脉的外膜、支气管周围和小叶间隔进入肺后达及脏胸膜,属内脏神经。
四、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1. 壁胸膜各部的反折线及体表投影
胸膜的前界为肋胸膜与纵隔胸膜的反折线,左、右侧略有不同。双侧均从胸膜顶起始,
经胸锁关节后面斜向下内,至第2 胸肋关节水平,向中线靠拢,并垂直向下,到第4 胸肋关
节处,两侧分开。右侧者向下跨过右剑肋角(剑突与肋弓之间的夹角)转向外侧,移行于下界。
左侧自第4 胸肋关节处转向外下,在距胸骨外侧缘约2.5 cm 处下行,达左侧第6 肋软骨中
点移行于下界。两侧胸膜前界中段靠拢,上、下端分开,各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无胸膜区,上
方称为上胸膜间区(胸腺区);下方称为下胸膜间区 (心包区)。胸膜的下界为肋胸膜与膈胸
膜的反折线。右侧自第6 胸肋关节、左侧自第6 肋软骨中点起始,两侧均转向外下方,在锁
骨中线与第8 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由此向后,几乎水平向内,达第12 胸椎棘
突。右侧由于膈的位置稍高,其胸膜下界亦略高(图7-2-3
2. (即脏胸膜)的体表投影前界与壁胸膜大致相同,仅左肺前界在第4
胸肋关节处,沿第4 肋软骨转向外侧,至左胸骨旁线稍内侧处转向外下,在第6 肋软骨中点
处移行于下界,与壁胸膜前界间形成肋纵隔隐窝。肺的下界较壁胸膜下界在各标志线高约两
个肋骨,即在锁骨中线与第6 肋,在腋中线与第8 肋相交,最后在脊柱侧方达第10 胸椎棘
突平面(图7-2-3)。肺下缘与壁胸膜下界间形成半环形的肋膈隐窝。
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个知识点关键词索引表
关键词 英文 解释
胸膜 pleura 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可分
为互相移行的内、外两层,内层被覆于肺的表面,称为
脏胸膜或肺胸膜;外层衬于胸腔壁内面,称为壁胸膜。
胸膜腔 pleural cavity 由胸膜脏、壁两层在肺根和肺韧带处互相移行,在左、
右两肺周围形成的完全封闭的腔隙。胸膜腔呈负压状态。
腔内有少量浆液,以减少呼吸运动时胸膜脏、壁层间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