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2休闲体育——户外运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关于户外运动的几个概念;(二)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大致可以界定为:以休闲为目的,以乡野空间(环境)和荒野空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以非竞技性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内容而进行的活动。
依次定义,户外运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三)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源于训练士兵的野外生存技能。“民用化”后的拓展训练主要用于机构培训,其培训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室内训练、场地器械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
拓展训练与户外运动两者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目的不同。理论上说户外运动的目的是休闲,完全是主观的,依据个人兴趣参加活动;而拓展训练则是培训者按照培训机构的要求和目的进行项目设计,对其员工进行培训,参与者不能完全按照自我兴趣和意愿参与活动。;(2)组织方式不同。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较正式、紧密;而户外运??都是松散型的,对个体不具有太大的约束力。
(3)活动场所(空间)不同。户外运动的活动场所基本都是“非正式”的,可以利用几乎任何自然条件;而后者的一部分场所则必须是经过人工设计和建设的,是“专用的”(正式的)。;二、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其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户外运动开始从纯官方化向民间化和社会化转变。例如1989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北大山鹰社;1990年,昆明市登山探险协会成立。;(2)兴起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
如果说第一阶段中出现的户外运动形式和组织方式还带有官方或半官方色彩,那么以1997年三夫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的户外运动组织形式已经从官方组织形式向民间组织形式过度,并且后者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时期,各类媒体从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及个性体现等角度对户外运动进行了大量宣传,推动了其发展。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户外运动俱乐部及网络虚拟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始不断涌现。; (3)多元化、规模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这一阶段是我国户外运动发展最迅速,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据中国登山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户外运动参与者已达5000万人,到2008年底,专业从事户外运动的俱乐部已达800多家,还不包括大量自发组织的非专业团体”
这一阶段表现出如下特点:
①普及化、时尚化和多层次发展。目前在许多县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形成了登山协会等户外组织,受时尚引领参与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远多于专业人员。;②组织形式多样化。我国现有的与户外运动相关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有:户外运动俱乐部、户外运动协会、登山协会、以及网络虚拟俱乐部,其中以俱乐部和虚拟俱乐部为主。
③产业链初步形成,户外运动的发展带动了户外用品和装备行业的发展。
④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模式基本形成,网络平台重要性突显。; (二)发展现状
(1)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群
户外运动是个体和群体的民间行为,很难进行完全统计,不过总体来看,这个人群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即高学历、高收入、年龄主要分布在20—40岁之间。
;(2)户外运动俱乐部及网络平台
在网络还未普及之前,户外运动俱乐部是最主要的参与平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已经形成了四种基本模式:①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法人;②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类社团;③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虚拟俱乐部;④是隶属于学校和事业单外的群众性社团。其中第一、三类是盈利性的俱乐部,第四类是单纯的非盈利组织。而第二类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又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单纯的“自娱”型的,另一种是具有商业功能的。前者是以自娱自乐为目的,而后者实际上是通过召集和组织户外运动以提升其所属公司的知名度,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从2003—2009年,中国登山协会召开了八次全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大会,并从2005年开始评选年度全国十佳户外运动俱乐部,引导俱乐部的经营管理逐渐走向规范(见表2)。
表2 历届全国十佳户外运动俱乐部;依靠网络平台发展的虚拟俱乐部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也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极大地带动了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实际上,最初的网络平台是作为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辅助手段或窗口而建立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网络平台的功能也逐渐被强化,在召集、组织、交流等功能上已经成为与实体俱乐部并驾齐驱的形式。
网络虚拟户外运动俱乐部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与实体俱乐部结合。大多数较具规模的实体户外运动俱乐部都建有相应的网络平台,作为与外界联系和宣传作用。其二是独立的网络平台虚拟俱乐部,而没有实体俱乐部作为依托,主要功能是召集、交流及销售户外运动装备。;2009年通过网站分析及统计,结合Alexa网站排名,我国户外运动网络平台虚拟俱乐部前十位排名如表3。
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