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改立深基坑施工对临近既有线影响的安全控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改立深基坑施工对临近既有线影响的安全控制桑发伟上海铁路局上海金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1)填土层。(2)粉质黏土层:承载力为90kPa。(3)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承载力为50kPa。(4)淤泥质粘土层:承载力为55kPa。(5)粉土层:承载力为80kPa。(6)粉质粘土层:承载力为50kPa。(7)粉质粘土层:承载力为150kPa。(8)粉土层:承载力为150kPa。(9)粉砂层:承载力为180kPa。框架底面标高为-1.37m,位置处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承载力为(40~50)kPa。3.2地下水场址浅部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位随气候、季节及环境影响变化明显,场址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弱腐蚀性。3.3现场周边环境亭卫南路为主要交通干道,在道路(下立交)的两侧为绿化、苗林区和鱼塘,在道路的两侧有大量电杆,和地下管线。亭卫南路周边还有许多大型建材商场和厂区,所以,在施工阶段必须考虑人与车辆的正常通行,在工程地点旁边布设临时道口和非机动车交通道路,在周边出入路口开辟交通辅道,给工程施工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1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车辆不断增加,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加强,公路和铁路相交的道口也逐渐增加,铁路道口不仅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平改立改造应受到广泛重视。但平改立施工过程中临近既有线开挖基坑往往引起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位移,对临近建筑和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为了确保临近线路和建筑以及铁路运输的安全,必须清楚认识沉降原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控制周围土体的变形。2工程概况金山铁路改建工程--亭卫南路中桥位于金山铁路支线拟建的金山站附近,与金山铁路支线相交于铁路里程K33+563.25。本次施工范围:四孔下穿铁路分离式框架桥、铁路两侧共15节U形槽、路面、排水系统等。框架桥中心线与金山铁路法线交角为12°,铁路为单线。顶进就位后框架顶距轨顶0.95m。新建立交桥规模为(4+8.5+8.5+4)m的分离式框架桥,框架长12.78m。中间两孔框架为8.5m机动车行道,框架净高5.1m,顶板厚0.5m,底板厚0.7m,侧墙厚0.65m;两边孔4.0m框架为非机动车道,框架净高5.2m,净宽4m,顶板厚0.4m,底板厚0.7m,侧墙厚0.4m。4施工方案和流程4.1施工方案框架桥采用顶进法施工工艺,框架顶进施工架设D24、D16便梁对铁路线路进行防护,D24便梁的每个支墩均采用21m长高压旋喷桩加固。线路下框架的基底采用Ф60cm旋喷桩进行土体加固,以提高坑底承载力,桩长20m。工作坑开挖深度5.97m,距离既有线线路10m范围两侧采用Ф100cm钻孔灌注桩进行围护,有效桩长15m,并设Ф60cm搅拌桩止水帷幕,有效桩长13m,基坑围护体系设置一道Φ609钢支撑;基坑在不影响既有线的部位,坑边卸载1.89m,卸载后,基坑深度3.00m≤h≤4.50m部位,基坑围护3工程地质条件3.1地基土构成与特征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按地基土的岩性特征,成因时代、埋藏分布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现场址内39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组,各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摘要通过亭卫南路平改立工程实例介绍,探讨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中的技术和关键环节,总结基坑方案设计与施工的有效保护措施。关键词平改立;深基坑;既有线;安全控制平改立深基坑施工对临近既有线影响的安全控制96采用Ⅲ型拉森桩(L=12m)+[32a槽钢板桩(L=9m)];基坑深度2.00m≤h<3.00m部位,围护采用Ⅲ型拉森桩,拉森桩长度L=9m;基坑深度h<2.00m的按1:1放坡处理。4.2施工流程(1)首先实施基坑迎面坡靠近线路侧围护桩,之后开始实施基坑另外三侧围护桩,封闭基坑,同时进行部分U型槽下抗拔桩施工。(2)待基坑围护桩作业部分完毕腾出基坑内桩基施工作业面后,开始进行基坑范围内地基加固桩基作业,同时继续进行U型槽下抗拔桩施工。(3)基坑桩基加固施工在U型槽底7#、8#块的搅拌桩地基加固完成后,开始进行3个条形支墩施工。首先架设2孔D16便梁,制作1、2号便梁支墩,支墩养护的同时,架设1孔D16便梁制作3号便梁支墩。此道工序必须申请线路慢行和线路封锁。(4)待基坑内桩基养护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开始开挖基坑,基坑开挖分层分部进行,同时严格观测基坑围护桩桩顶位移变化。(5)架设1孔D24便梁于1、2号支墩,开挖A、B箱位置通道,通道预挖深度为便梁底下3.5m,进行线路下A、B箱位置地基加固桩作业。(6)基坑开挖到位后,制作滑板及后靠背,特别注意地锚梁及后靠背施工质量。(7)在滑板上制作箱涵,四个框架按上海至金山方向依次编号为:A、B、C、D。按顶进顺序先后制作箱涵:B-A-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