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献著录格式:钱斌斌,严力蛟.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4(12):1883-1886.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钱斌斌,严力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例,通过对平原地区地理区位、交通布局、气候条件、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活动等6个方面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和立足当地特色3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品牌形象、加强宣传营销等对策建议。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有利条件;基本原则;对策;平原地区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8-9017(2014)12-1883-03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1]。严力蛟[2]认为,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农业经营新模式,是以农村的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生产内容、农家生活、农业产品及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加上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养及增长知识和了解体验农渔山村民俗生活的一种业态,是“三农”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生长点。基于此,本文认为,休闲观光农业就是农业与旅游业共生协调经营的新型业态,是以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为基础,通过规划编制和产业转型,以观光农业景观、体验农业生产、品尝农业产品、娱乐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为人们提供休闲、享受的农业经营模式,是一种适应于现代生活的活动。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衍生而成的新型旅游业态。休闲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深化转型和提质增效的迫切要求,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探索,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拓展和融合的有效途径。休闲观光农业一方面以农业自然资源为主要载体,拓宽农业发展领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迫切需要享受农村生产生活气息,释放城市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的方法。国内专家学者基于各个不同角度,对于休闲观光农业已有深入研究探讨,并进行了一些开发实证案例的研究。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案例,在对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有利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1休闲观光农业概念界定随着休闲观光农业从国外引入,国内农业与旅游业逐步耦合发展。从不同研究角度和领域,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界定不同。如从名称上有“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观光农园”“农业公园”“休闲农渔业”“农业旅游”等,虽说法不一,但内涵和外延基本相同。台湾对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法律角度加以规范保障,已逐渐形成固定的界定体系。将休闲农业定义22.1南浔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地理区位南浔区为湖州市辖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区,属于太湖流域衍生发育的平原水网地区,具有地势低、河港多的特点。全区总面积716km2。南浔区是承接上海,联系东、中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湖州市接轨上海的前哨和重要堡垒,是杭州都市经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通信作者:2014-08-03钱斌斌(1988–),男,浙江湖州人,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E-mail:506699986@。严力蛟。E-mail:yanlj@第12期乡的江南地区以盛产鱼虾闻名,主要以淡水鱼类品种为主,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鳜鱼、黑鱼、牛蛙、河蟹及引进的鱼类品种等。2012年农林部门资料显示,省级现代渔业园区有16个,其中现代渔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渔业精品园10个。蚕桑业。南浔区是浙江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丝绸文化浓厚,品种工艺独特。“辑里湖丝”声名远播;双林绫绢被誉为“丝织工艺之花”。全区桑园面积8200hm2,至2010年,全区已建成蚕桑园区668个,面积5389.5hm2。特别是千金镇已建立优新桑品种蚕业园区641.8hm2,占桑园总面积的95%,桑园已全面得到优化改造,其成效将逐步得到显现。济圈、上海都市经济圈联结战略的节点。与国内一线大城市直线距离较近,处于2小时旅游圈范围内。可见南浔区的区位凸出,优势明显,拥有广阔的农业旅游客源市场和强大的游客消费群体。2.2交通布局南浔区交通网络布局逐渐完善。一是公路畅通。318国道和湖盐公路是路脉,联系着各乡镇。二是航道覆盖。京杭大运河(南浔段)、长湖申航道(素有“东方莱茵河”美称)、湖嘉申航道、东宗线贯穿全境。三是高速串联。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串联起上海、杭州等重要城市。四是铁路布设。2014-2017年的浙江省铁路“八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