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本课程的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好处、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条件。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及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
互换性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介绍互换性概念及其作用
2、讲解技术标准制订过程及其种类、作用
3、补充机械常用长度单位毫米、微米的有关知识
(四)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互换性,技术标准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作用。对强制性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五)思考题
1、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技术标准有什么作用?
第 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发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学生应知道设计要按标准规范。检测要按图纸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对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难点:公差带位置,极限尺寸状态下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及最大最小过盈量,本章术语较多。
(三)教学内容
1、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
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3、尺寸到18孔、轴公差带与配合
4、配制配合的概念、末注公差有关知识。
(四)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对小于18及大于500尺寸公差也作了相应介绍,学生应掌握表格查找方法,熟悉标注方法。
(五)思考题和实训内容
1、什么叫孔、基准孔?什么叫轴、基准轴?
2、解释下列术语: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作用尺寸
3、试述标准公差、基本偏差代号与配合的关系。
4、标注与练习、并画出公差带(通用规则和特殊规则)
第 技术测量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常用量具的结构和原理,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能对一般机械零件进行测量,并判断其合格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测量方法的分类和计量器具的主要度量指标,光滑极限量具工作尺寸确定。
难点:测量方法和光滑极限量具工作尺寸的确定
(三)教学内容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的分类和计量器具的主要度量指标、各类量具的使用方法、光滑极限量具
(四)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计量器具的结构、原理主要度量指标及使用方法,简要介绍光滑极限量具检测原理
(五)本章思考题和实训内容
1、试述游标类量具和螺旋类量具的刻线原理?
2、小孔检测常用到哪些通用量具?
3、孔、轴用极限量具检测如何判断其合格?
本章实训内容是量具的使用
1、游标类量具的使用
2、螺旋测微量具使用
3、机械式测微仪的使用
4、极限检具判断零件被测要素是否合格
第 形状和位置公差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熟悉形状和位置公差项目代号、标注及检测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形位公差标注及检测、要掌握标注所指被测要素,容易混淆的是中心和表面的标注。另一方面是检测方法
难点:检测方法、形位公差中,位置公差检测较难要理解五种检测原则。
(三)教学内容
要素的分类和形位公差项目,形位公差标注意义及检测方法
(四)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及其标注方法、运用五种检测原则对被测要素进行检测的方法。
(五)本章思考题和实训内容
1、形状公差包括哪六种项目、用什么符号表示?
2、位置公差中定向、定位、跳动各有哪些项目,用什么符号表示
3、根据表面粗糙度选择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公差值
实训内容:
1、平尺或刀口尺厚薄规检测直线度误差
2、百分表检测直线度同轴度
3、百分表检测平面度、跳动、平行度、垂直度
第 表面粗糙度
(一)教学目的
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定义、评定范围与评定基准线和6个评定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及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值。
(二)教学重点
重点: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
(三)教学内容
表面粗糙度的术语和定义、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表面特征代号及其注法(四)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评定参数、用比较法判定被测表面的合格性
(五)思考题和实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