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下第二章空气的复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空气的复习提纲
1、一切物体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课本第42面图2.1.1:你观察到水平细木条发生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放气的一端上翘。说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2、空气有哪些用途?
答: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形成风、雨、云、雪等天气现象,供物质燃烧,气球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飞机飞行,滑翔,帆船运动,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这个空气层叫大气层。它对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产生大气压的作用。作用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都有。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若地球上没有空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变的很大,地球上生物将不能存在。
覆杯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瓶会变瘪,原因是瓶内气 压变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
请解释瓶吞鸡蛋的实验原理:酒精棉花的燃烧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鸡蛋放在瓶口把口封住了,里面的空气因受冷而缩,气压变小,外面气压大于瓶内气压而把鸡蛋压入瓶内。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塑料吸盘、离心式水泵、吸饮料、钢笔吸墨水、茶壶倒水等。
5、空气对流的原理: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会变小并上升;而空气受冷会收缩,密度会变大并下沉。也就是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__下部_,而冷却气体(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
6、海陆风形成: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降温也快。所以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区,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即风从海洋吹向 陆地_,形成了海风。晚上刚好相反。
7、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存活几星期,不喝水,可以存活几天,但不呼吸空气,只能存活几分钟。
8、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百烟,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会有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1/5。
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会有约1/5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这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水进入瓶中是因为_氧气消耗了,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
这个实验的关键是: 红磷的量要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要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若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小;若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数据偏 小;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
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它们化学性质不活泼,曾一度被称作惰性气体,但现在发现稀有气体还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它们有许多用处:例、氦气约为氢气密度的2倍,但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安全,因此可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当电流通过冲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是,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10、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来制取氧气和氮气。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液氧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人们液氧和液氮分别装入蓝色和黑色的钢瓶里。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11、早在18世纪,通过实验测得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实验中制取氧气可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等物质。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通常是无色的液体,用它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用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字母表达式为 H2O2MnO2 H2O+O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字母表达式为 KMnO4→ K2MnO4+MnO2+O2 )。
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字母表达式为KClO3MnO2KCl+O2)
反应1和反应3中都有二氧化锰,它的作用是催化剂,反应中它的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13、右图是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仪器名称 ①分液漏斗
②锥形瓶 ③集气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