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档摄影测光曝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测光 正确选择测光点以达到准确曝光
一、准确测光
要使作品曝光准确,色彩饱和,首先要准确测光。
1、测光模式
a. 评价测光:这是一种通用的测光模式,适合如人像甚至逆光主体。
相机自动设置适合场景的曝光参数。
b.局部测光 :由于逆光等原因使背景比主体更亮该测光模式非常有
效。局部测光覆盖取景器中央约9%的面积。
c. .点测光 :该模式用于对拍摄主体或场景的某个特定部份进行测光,
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约3.8%的面积。
d.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每个场面。
2、和测光相关的测光三个概念?(1)曝光:
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2)正确曝光:
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同,必然有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 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因为人眼出现了视觉差,对一些影响测光的因素认识不足,对感光宽容度掌握理解不够。
(3)感光宽容度: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的范围,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3、测光原理
二、了解测光模式
(1)分类
1、多分区测光
??? 这种测光模式将图像区域分成多个分区。相机根据程序的
设计在计算曝光前先比较每个分区的总体亮度。这样相机就
不会被某些分区中不寻常的明亮区域所欺骗,例如阳光和雪地。
2、中央重点测光
这是一种经典的测光模型。一些较老的胶片相机只有这种测光模式。它有两个级别区域:中心圆和框内的其余部分。圆内的亮度其权重较大,通常是60%~75%。框外部分则占有其余的权重。这种模型很适合拍摄对象位于中央的图片。场景中没有平均中间色调的对象时,这种模式容易出错。
3、点测光和局部测光
??? 这些模式主要用在大部分场景要么极暗,要么极亮的情况下,或者只需要从部分场景中采样光线级别的情况下。局部测光的区域很小,甚至小于点测光。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2)、各种测光方式的实际效果
测光点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测光点的选择又与创作意图分不开。为此,选择测光点是摄影人一项常备不懈的技巧。之所以常备不懈,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及被摄体的客观条件。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像人们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所以,选择好测光点是一个摄影人必练的基本功。
4、找准测光点
摄影中各部分光线是千变万化的,而且极不均匀。通常,自然界中光线的明暗分布,若以阴暗部分为基准,明亮部分的光线强度约为它的200倍,所以采用不同的测光方式和测量的区域不同,对测光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1)针对高亮区域曝光:
这意味着设置的曝光不会使亮的区域出现在直方图的右边,从而不会出现曝光过度。但是图像的其余部分会落到直方图的左侧,可能出现曝光不足。很多人觉得曝光不足要好于曝光过度,因为通过在计算机上编辑图像,可以恢复阴影部分的细节。的确如此,但是恢复后的细节可能不是最佳质量。
(2)针对中性色调区域曝光:
这种选择主要让中性色调区域正确曝光,但是最亮和最暗的区域可能分别会变成全白或全黑。仅在中性色调区域比较重要的情况下才使用该方法。
(3)针对阴影区域曝光:
这种方法可防止图片上的暗区域位于直方图的左侧并且变得曝光不足。负片通常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数码摄影则不推荐这样做,因为较亮的区域会不可逆转地变白(高光溢出)。
5、修正EV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