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_天志_明鬼_思想积极意义分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0 年第1 期(总第61 期)
墨子 “天志”、“明鬼”思想积极意义分析
王黎明
(河南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 “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
“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
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 “天志”、“明鬼”思想也反映出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
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又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 “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
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 “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关键词]天志;明鬼;鬼神观;功利主义;民志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566 (2010)01-0126-03
一、“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 “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墨子论
证 “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
我们知道,墨子的核心思想是 “兼爱”,以此为中心构成了墨家庞大的思想体系。为何要
“兼爱”?这与墨子生活的时代有关。在春秋战国之际,周天子尸位素餐,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实
权;诸侯趁机拥兵自立,各自称王,为了获得更多实际利益,诸侯国间相互争战不休,搞得天
下政局混乱,战争连绵。
墨子点明社会混乱,出现种种罪恶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而战争更是不相
爱的集中体现。在这种现实面前,墨子提出他的兼爱思想。
坚决反对不义战争,即非攻。
从兼爱出发,非攻自然不在话下,但仍须解决政治上存在的用人及体制问题,故主张尚
贤、尚同,只要是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贤人才子,只要是 “有力者疾以助
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兼爱之士,都可以成为治理国家的官员,并以此建
立全国上下一致,高度集中统一的贤人政治体制。兼爱还须解决经济问题,故主张 “强本节
用”。因强本,故非命;因节用,故节葬、非乐。
然而,不管是兼爱,还是由此衍生的非攻、尚贤、尚同、非命、节用、节葬、非乐,这
些措施无疑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而言的,对于上层统治者来说,这直接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
益,在某个时期、某种程度上,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他们也许可以暂时牺牲一下,但绝不可
能持之以恒。就是平民阶层本身,团结互助当然可以,但要他们毫无私心地对待他人,像爱自
己那样去爱他人,以小生产者的觉悟程度来说,那也是很难做到的。有鉴于此,墨子必须寻求
最有威慑力、说服力、强制力的工具来辅之以行。墨子于是搬出天志作为兼爱的根据,天志由
鬼神下达,故明鬼。在墨子兴利除害的主张及其所涉及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中, “兼爱”乃是贯
穿一切和决定一切的关键思想,故可将兼爱视为其思想的核心范畴,天志、明鬼不过是辅之以
行的工具。
[收稿日期]2009-09-19
[作者简介]王黎明(1978—),男,河南巩义人,河南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讲师,伦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和思想
政治教育。
-126-
那么,墨子所说的 “天志”是什么呢? 来证明鬼神的存在。首先 “以众之耳目之实”证
“天之意不欲大国攻小国, 大家乱小家, 强之 之,以人们的实际见闻作为标准来证明鬼神的存
暴寡, 诈之欺愚, 贵之傲贱……欲人之有力相营, 在;其次 “以昔者三代圣王为法”,以三代圣王的
有道相教, 有财相分, 又欲上之强听治, 下之强从 事迹作为证明;三是以 “先王之书为证”,他列举
事” (《 墨子·天志中》)。 《诗经》、《尚书》、《周书》 中的一些记载来证明鬼神
可见,墨子 “尊天”,并非从天命论出发,而 的存在。墨子竭力证明鬼神的存在,无非是让人们
是源于其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他想在统治者之上 坚信鬼神,进一步为其推行政治主张开辟道路。
确立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迫使统治阶级从 “义”, 而且,在墨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