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复习[最终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年级语文教师备助案
复习《孟子二章》 主备:朱双琴 辅备:顾非 杨洁
【复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重要实词虚词,熟练翻译重要语句。
2、掌握两文的中心论点及论证方法。
【复习重难点】1、掌握本文的重要实词虚词,熟练翻译重要语句。
2、掌握两文的中心论点及论证方法。
【复习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自助学习,独立完成自助学稿。
助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复习目标。
二、自助展示。
1、学生能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一词多义现象。
3、课文内容理解、分析论证方法等。
三、求助互助:学生提问自助学稿中疑难问题,互助讨论。
四、教师补助课文内容理解有关问题。
1、《鱼我所欲也》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五、概括总结,达成目标。
六、当堂巩固:附练习。
七、背诵课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订正自助学稿。
九年级语文学生自助学稿
复习《孟子二章》 主备:朱双琴
班级: 姓名:
《鱼我所欲也》
一、生字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法家拂( )士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
4箪: 5蹴: 6得:
7乡: 8何加。 9所恶:
10辩: 11义: 12勿丧:
13万钟: 14贤者: 15苟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通 词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词义: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词义: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词义: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的三句话: 、 、 。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2、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
(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含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畎亩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版筑
(3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鱼盐
(4)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士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大任 也
(6)人恒过: 恒 过
(7)然后能改: 然后
(8)征于色:
(9)发于声: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法家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2.指出下列词语的特殊含义。
(1)必先苦其心志: 苦
(2)劳其筋骨: 劳
(3)饿其体肤: 饿
(4)空乏其身: 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乱
(6)所以动心忍性: 动 忍
4.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佛士
5.辨析下列虚词的含义。
(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而死于安乐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