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字电视标准.pptx

发布:2021-07-06约3.84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传输方式主要有:地面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 不同的传输媒质,不同特性,应采用不同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案,需制定不同的标准。;国际上已形成了3种数字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美国的ATSC-T标准(采用单载波8-VSB调制技术),欧洲的DVB-T标准,日本的ISDB-T标准(均采用多载波COFDM调制技术)。 ;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本部分内容;DVB标准体系是基于MPEG-2数据压缩、复用技术为基础。以市场驱动原则扩充了MPEG-2系统复用部分。;DVB直接采用了MPEG-2标准中的系统、视频、音频部分,用于形成DVB的基本流ES(Elementary Stream)和传送流TS(Transport Stream)。 ;9;;DVB在MPEG-2的节目特定信息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基础上,补充规定了一系列服务信息SI(Service Information)表格在TS流中定义了许多辅助信息,以便于选择节目,了解与节目相关的一些信息,提供节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携带特定的数据。;业务信息(SI);业务信息(SI);业务信息(SI);15;基带接口:负责DVB传输系统和MPEG-2复用/解复用系统的适配。 能量扩散(扰码) 纠错编码 数据交织 ;DVB传输系统概述;DVB传输系统概述;DVB传输系统概述;DVB标准 ; (4) DVB-CS:用于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SMATV),由DVB-C和DVB-S改变得出,用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安装。  (5) DVB-SI: 服务信息系统。  (6) DVB-TXT: 固定格式图文广播传送规范。  (7) DVB-CI: 用于条件接收及其它应用的DVB公共接口。 (8) DVB-DATA: 用于数据广播的技术规范。  (9) DVB-RCC/RCT/NIP: 用于交互电视回传信道。 ;1 DVB-S的信道编码与调制 DVB-S是1994年12月由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学会)制定的 我国国家标准与上述国际标准的差异是: ① 我国将使用范围扩展到了C波段(4/6 GHz)固定卫星业务中的相应业务; ② DVB-S系统使用QPSK调制方式,不使用BPSK调制方式, 而我国国家标准主要使用QPSK调制方式,但增加了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使用BPSK调制方式。;DVB-S系统功能方框图 ; 1. 复用适配和能量扩散 在DVB-S中,将8个TS包组成一个包组,每个包组中第一个TS包的同步字节取反码B8H,其余7个同步字节仍为47H。  PRBS发生器初始化值为100101010000000B,经过188*7+187=1503字节后又重新初始化。 同步字节不被加扰。  当无输入比特流或者比特流不符合TS流格式时, 扰码处理仍然进行,以避免调制器发射未经调制的单载波信号。 ; 2. 外码编码、交织和成帧 外码编码是截短的RS(204,188,t=8)生成一个误码保护数据包,不论是未取反的47H还是取反后的B8H都要进行RS编码处理。  ;帧结构;; 3. 内编码、基带成形和调制 DVB-S的内编码采用(2,1,7)的收缩卷积码,可使用编码效率有1/2,2/3,3/4,5/6,7/8,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并具有相应的纠错能力。 ;;收缩卷积码的几种类型: ;基本卷积编码效率低(1/2),但纠错能力强 在传输信道质量好,为提高编码效率,DVB-T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收缩(截短)卷积码,效率可达,1/2,1/3,3/4,5/6,7/8 编码效率越高,纠错能力越弱,但一定带宽中可传输的有效比特率增大。;前向纠错编码输出的是一连串行脉冲,占用频带太宽,无法在卫星信道中传输,所以,进行调制之前,I支路、 Q支路信号要进行基带整形,整形滤波器为升余弦平方根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35。; 为保证可靠接收,DVB-S采用了调制效率较低、抗干扰能力强的QPSK调制。 基带成形后的信号对70MHz的中频信号进行QPSK调制,调制后的中频信号经上变频变换成地面站的上行工作频率,再由高功率放大器放大功率后,经天线发向卫星。 ;DVB-S的内编码和调制方框图 ;DVB-S2;2 DVB-C的信道编码与调制 DVB-C标准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传送数字电视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