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学基础复习总结.pdf

发布:2021-09-06约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三要素是: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 3、教育的起源分为: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5、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一 )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二 )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三 )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 四)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雄辩术世界》——昆体良 7、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6、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7、《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8、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赫 尔巴特 ,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9、《爱弥儿》——法国思想家卢梭 10、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有 杜威 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经验与教育》 11、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二章 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 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3、教育的个体功能(书上) 4、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书上) 5、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保存、选择、融合、创造 第三章 1、教育目的 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的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素质教育是以 人的素质发展 为核心的教育。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见课本 P74) 第四章 1、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 3、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 合。 4、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 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 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一 ) 双轨学制 (二 ) 单轨学制 (三 ) 分支型学制 6、 1902 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 壬寅学制 ”,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 现代学制。 1904 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 癸卯学制 ”,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 制。 1922 年颁布了壬戊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1951 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 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第五章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 的使命 。 2、教师专业发展,以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 的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