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近年来国内_资本论_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内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近年来国内_资本论_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综述
2012年1月第13卷第1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TheJournalofShanghaiAdministrationInstitute
Jan.,2012
Vol.13,No1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76(2012)01-102-(7)
学术综述
近年来国内《资本论》
*
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综述
刘会强1孙大鹏2
(1.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1701,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310023)
摘要:国内学者对《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探讨解读
《资本论》及其手稿世界历史理论的新语境、新原则,二是厘定《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位、梳理主要内容,三是揭示《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深化相关研究应当注意三点:首先,从思想特质角度,准确把握和阐发《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其次,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确定《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位。最后,结合资本全球化当代发展及其问题阐发《资本论》“世界历史批判”理论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资本;批判
从学说史角度看,《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因阐述系统、分析精辟而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前者被视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源头、乃至当下全球化理论的发源地,因而,对这后者的相关论述则被国内外学者广为引用。
两个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成为国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取向。在这方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的当代阐释》颇具代表性。不过,诚如日本学者伊藤诚所说,探
讨新时代对世界的认识时,《共产党宣言》固然不可或缺,但也应当重视《资本论》对相关论述的深化。在这个意义上,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以下简称《资本论》)的世界历史理论或全球化思想是研究的应有之国内部分学者就此进行了探讨。义。近年来,
一、探讨解读的新语境、新原则
列宁曾经指出,随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
*本文为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本论(含手稿)》的世界历史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的阶段
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1-8-23
作者简介:刘会强男(1967—)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孙大鹏男(1973—)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102
刘会强,孙大鹏:近年来国内《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会分别被提到首要地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遭遇正是如此。全球化当代拓展及其引发的经济社会剧变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这个诞生在一个半世纪前的科学理论。尽管“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出现的历史很短,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个本质与趋势的前瞻性和深刻性,理论洞察全球化进程、
决定了任何一个试图把握当代全球化的严肃学者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然而,要从学理上真正澄明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并非易事。哲学解释学研究表明,对任何文本的解读都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解读者与文“视域融合”。就本文的论题来说,问题本之间的一种
的关键是既要超越传统教科书式的解读模式,又要超越单纯经济学的解读模式,确立新的阐释语境和解读原则。在这个问题上,有三种观点值得关注:
一是任平基于对《资本论》“大写的逻辑”的新诠释提出“交往实践观”。他认为,资本全球化构成马克思思
今天的研究同样非常重要。唯物史观的研究要具有时代性,必须具有全球性,确立全球性的研究范式。这一《资本论》的解读,但是对把握其观点虽不是直接源自对
中的世界历史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三是聂锦芳阐述了解读《资本论》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他认为,当下的《资本论》研究存在明显不足:(1)缺
乏真实、完整而权威的文献基础,只是根据由后人整理“成型”、辗转翻译(德→俄→中)的三卷“通行本”展开研究。(2)与国际《资本论》研究界的状况严重脱节,大多数论者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同道者的文献积累、研究(3)把马克思完整的思想硬性地区隔进展和前沿论题。
为“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资本论》则更多地被看作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忽略或淡化了其宽广的理论视域、深邃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哲学蕴涵。(4)无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其身后20世纪整个世界发展的时空视差、社会变迁及其二者复杂的内在关《资本论》的思想和观点进联,只是根据现实的需要便对行随意地概括和极端性地评论,实际上并没有客观地再现和揭示《资本论》的思想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鉴于此,重新研究《资本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必须以权威、完整和准确的文献资料、版本作为基础,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中“资本论及其手稿卷”、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