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流通业的影响分析.doc

发布:2018-06-30约2.9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流通业影响分析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对该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日本部分地区交通及通信一度中断、工厂相继停产、农产品流通混乱,作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地震重创了日本,震撼了世界,也影响到了中国,特别是涉日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的流通行业。 日本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日本东北大地震主要通过供应链和贸易途径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2010年,中国从日本进口1768亿美元,向日本出口1212亿美元。分别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2.7%,7.7%。日本大地震严重摧毁了日本东部的港口公共设施,对日本相关的进出口贸易影响严重,物资无法第一时间运抵灾区加重了灾害的次生性灾害的发生。日本企业很多的资源都是从中国进口,商品流通业在两国的企业之间可谓是最主要的关节,但是此次日本大地震对于中国的流通行业特别是海运物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然而,我认为,此次日本大地震对我国流通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 挑战方面 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据中国港口网掌握的资料,强震和海啸将对日本港口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一部分港口需要重建,一部分需要重新恢复正常运作。短期来看,因日本钢铁企业受到重大损失,将会引起船板价格乃全船舶价格的上涨。因日本铁矿石需求的减少还有可能导致好望角行船的运费下降,日本作为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日本地震很有可能使持续上涨的国际油价稳定甚至下降。另外,日本港口无法正常运行,也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往来日本的货物及船舶将受到影响。日本部分港口的破坏及船舶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导致我国产品流通成本的上升,不利于我国涉日企业的进出口。这种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行业中表现的比较明显:(1)汽车行业。 受地震影响,日本三大汽车巨头宣布,3月14日起全面停产,且未公布复产时间表。业内普遍预计,不少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位于地震灾区,未来零部件供应将受影响,因此日本整车生产和供应将大为减少,日本车企旗下的整车工厂将面临零部件供应短缺的窘境,并且这种严峻的形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消除。停产对于国内生产的车型尚未造成影响,但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是日本方面提供,因此丰田汽车的全面停产将有可能会对卡罗拉等车型的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涉及生产的问题最终要等日本丰田方面重新评估损失确认后,才能公布供应链状态。而作为日产在华最大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由于旗下生产天籁、奇骏等中高端车型,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因此受此次日产本土工厂停产影响将不可避免。 不过,日本地震对中国国内的合资工厂来说,影响应该不会太大。由于目前日本在中国合资工厂的国产化率普遍很高,而少量进口散件组装零部件在海关还有存货,因此生产上的影响还未显现。不过,地震将导致供应链危机,对合资工厂的具体影响还要取决于日本工厂生产的恢复情况。 (2)电子产品。 日本是全球液晶面板原材料及设备的主要聚集地,世界三大液晶面板基板玻璃厂商之一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主要生产线集中在日本; 多家市场研究公司表示,日本占全球芯片市场的1/5,地震将对全球芯片的供应和价格产生严重影响。这引发了市场对许多广泛应用的元件供应短缺或涨价感到担忧,特别是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热门产品储存数据的闪存芯片。专门研究电子产品行业的市场研究公司IHSiSuppli分析师杰利尼克说,未来两周日本半导体供应将出现一定中断,这可能会对下个季度的整个供应链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国内液晶面板所用的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及偏光片等基本都从日本进口,因此中国正在开工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都可能受到此次强震影响。据悉,中国生产的手机、液晶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很大,其中很多上游关键原材料和零组件主要从日本进口。而这些企业从日本进口要么替代进口来源很少,要么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一时间根本就无从寻找替代供货来源。(3)食品类,特别是海产品。 为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8日晚再次发布公告,扩大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范围,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在此前的3月24日,质检总局曾发布公告,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枥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4) 服装行业。 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此次地震对出口将带来暂时性影响,对全年出口影响有限。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地震及海啸影响更多的体现在短期内因海路运输受阻影响订单交付及订单暂时性推迟的影响。中长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