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与控制.pdf

发布:2024-04-26约2.2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与控制

控制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缺氧、急性中毒等职业性伤害,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密闭空间(confinedspace)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

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

密闭空间一般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1、空间足够大但又有限;

2、进出口受限制、出入口或入孔仅能够容纳一人进出、通风不良,但能进行指派的工作;

3、非常规、非连续作业场所。

常见密闭空间的作业:炉、塔、釜、贮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地下坑、下水井、池、

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管理稍有不慎,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

害事故。密闭空间内作业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清洗、置换处理程度,容器内部结构,还与施工方案、施

工单位、施工进度、难度、劳动组织协调等密切相关。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物质:气体、蒸汽或气溶胶如:H2S、SO2、C、CO2、有机磷农药、五氯酚钠、苯系等。

O2的危害:富氧>22%

缺氧<18%

可燃烧性气体如:甲烷

可燃性粉尘

吞没:身体淹没于液态或固态流体,呼吸系统阻塞,窒息死亡。

内部结构空洞:人员从内墙或地板调入更小空间,引起窒息或迷失。

物理因素:接触机械或电力设备,蒸汽或其它热源

密闭空间准入条件:

1、培训考试合格(准入者、监护者、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服务人员)

2、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

3、报警装置;

4、安全卫生受控状态;

5、吊救或牵拉装备。

密闭空间职业危害的控制技术:

1、清除: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密闭空间中的污染物。

2、隔离:封闭或截断危害性气体或蒸气可能回流进入密闭空间的其他开口和通路,并张贴警示标识;

(1)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气体、尘埃或泥沙、水等其他自由流动的液体和固体涌入密闭空间;

(2)将密闭空间与一切不必要的热源隔离;

(3)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如在电路周围张贴警示标识,可旋转的眼睛隔板等。

3、清洗和净化:

(1)水蒸气净化:适于密闭空间内水蒸气挥发性物质的清洁;

(2)惰性气体净化:密闭空间含有易燃气体或易挥发液体在开启时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4、通风:采用机械通风,通风量:4倍体积/h,较大的密闭空间需要更大的通风量。进风要求:新鲜空气,未

遭有毒物质、可燃物质的污染,但要注意地面连接处要控制静电。通风策略:模式有送风模式、排风模式,但

推荐同时送排风模式。取代通风:进入前移走有毒气体并至少10次气体交换。稀释通风:进入时稀释有毒气

体。

用人单位的职责:

1、按照本规范组织、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制定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密闭空间作业进入许

可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并保证相关人员能随时得到计划、程序和规程。

2

护者)及其职责。

3、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4、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5、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许可作业。

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允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7、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8、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作业负责人(密闭空间作业的直接负责人entrysupervisor)的职责

1、确认作业者、监护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及上岗资格;

2、在密闭空间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允许条件后,允许进入密闭空间。

3、在密闭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安全作业许可所不允许的情况时,终止进入。

4、在密闭空间作业完成后,在确定作业者及所携带的设备和物品均已撤离后终止许可。

6、对未经许可试图进入或已进入密闭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作业者(经用人单位审核、批准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劳动者,authorizedentrant)的职责:

1、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持证上岗;

2、遵守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3、应与监护者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4、发生下列事项时作业者应及时向监护者报警或撤离密闭空间:

(1)已经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症状和体征;

(2)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下达了撤离命令;

(3)探测到必须撤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