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场强电势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描述电场性质的两个物理量
1.电场强度E描述的性质,是矢量。
2.电势差或电势描述了电场的的性质,是标量。
二、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与这两点沿方向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3.适用条件:(1)E为电场强度。(2)d为的距离。
三、电场强度的另一种表述
1.在匀强电场中,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
2.公式:1.如图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用φa、φb、φc和Ea、Eb、Ec分别表示a、b、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可以判定( )
A.φa>φb>φc B.Ea>Eb>Ec
C.φa-φb=φb-φcD.Ea=Eb=Ec
2.如图所示,三个同心圆是点电荷q周围的三个等势面,A、B、C是这三个等势面与一条电场线的交点,且AB=BC。A、C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10 V和φC=2 V,则B点的电势( )
A.等于6 VB.低于6 VC.高于6 V D.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A、B两等势面间距离为5 cm,电势差为25 V,在电场中P点固定放置电量为5×10-9 C的负点电荷,此时电场中有一点场强为零,此点在P点的( )
A.上方30 cm B.下方30 cmC.上方25 cm D.下方25 cm
4.有两块平行金属板A、B相隔6 cm,接在36 V的直流电源上。电源的正极接地,C点在两板间且到A板的距离为2 cm。
(1)求A、B两板间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2)以地为电势的零点,问C点的电势多高?
.如图所示,A、B、C为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某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该三角形平面。现将电荷量为1×10-8 C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为3×10-6 J,将另一电荷量为1×10-8 C的负点电荷从A点移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3×10-6 J。
(1)求UAB、UAC、UBC各为多少?
(2)画出电场线方向;
(3)若AB边长为2 cm,求电场强度。
1.下列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距离上,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必定大
B.任意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C.沿着电场线方向,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D.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2.如图所示是一个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 cm,由此可以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和数值是( )
A.竖直向下,E=100 V/m
B.水平向左,E=100 V/m
C.水平向左,E=200 V/m
D.水平向右,E=200 V/m
3.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如图所示,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 D.24 V
.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E=2×103 V/m的匀强电场中有三点A、M和B,AM=4 cm,MB=3 cm,AB=5 cm,且AM边平行于电场线,把一电荷量q=2×10-9 C的正电荷从B移动到M点,再从M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为( )
A.0.16×10-6 J B.0.12×10-6 J
C.-0.16×10-6 J D.-0.12×10-6 J
.如图所示,直线上有O、a、b、c四点,a、b间的距离与b、c间的距离相等,在O点处有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若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先从c点运动到b点,再从b点运动到a点,则( )
A.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相等
B.前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于后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C.前一过程中,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
D.后一过程中,粒子动能不断减小
. 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的电势最低
B.x2点的电势最高
C.x1和-x1两点的电势相等
D.x1和x3两点的电势相等
.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B.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C.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释放,它将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
D.若在d点再固定一点电荷-Q,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A、B接在U=4 000 V的直流电源上,两极板间距离为2 cm,A极板接地,电场中a点距B极板1 cm,b点和c点均距A极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