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课件.ppt

发布:2015-09-08约3.09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年?抗日战争结束于哪一年? 1937年 主题:重温悲壮的历史 栏目一: 日寇暴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试验 民族之魂——杨靖宇、佟麟阁. 栏目二: 血铸中华____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 《义勇军进行曲》 * 中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时局转变的关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七七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全民族团结抗战 正面战场:血战台儿庄;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抗日民众;众志成城 梳理知识 九一八事变 原因 日本: 中国: 借口: 时间: 影响: 蒋介石政府态度: 侵华野心由来已久 深陷经济危机 内战为其提供有利时机 柳条湖事件(沈阳) 1931年9月18日 不抵抗 东三省沦亡;局部抗战开始 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 发生 和平解决 时间: 地点: 根原: 发动者: 目的: 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标志着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中共态度: 谈判 中共代表: 结果: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临潼 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抗日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周恩来等 蒋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时局转变的关健 全面抗战的兴起 标志:七七 事变 时间: 地点: 借口: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军演中一名士兵失踪 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表现:共赴国难 1937年7月8日: 1937年7月17日: 1937年8月: 1937年9月下旬: 中共通电呼吁团结 蒋庐山讲话表决心 合作宣言发表 中共决定改编军队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开始 ? ? ?1940 ?百团大战 (共产党主动进攻) ? ?1938 台儿庄战役 (国民党被动防御) 意 义 指挥者 时间 战役名称 李宗仁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彭德怀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 血肉长城——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都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冼星海 侯德榜 徐悲鸿 《黄河大合唱》 《愚公移山》《奔马图》 侯氏制碱法 众志成城 ——人民大众抗战 主 要 事 迹 代表人物 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创作《奔马图》等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作,资助抗战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 众志成城 ——人民大众抗战 冼星海 徐悲鸿 侯德榜 抗战胜利 会议: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夕) 地点:陕西延安 内容: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意义: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标志: 意义 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耻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国内: 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原因 日本:侵略性战争,失道寡助等。 中国:正义之战;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等。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际: 抗战胜利 1931.9.18 1936.12.12 1937.7.7 1937.12 1938 1940 1945.4 1945.8.15 复习点拨 梳理知识 复习点拨 数字归类法 一 二 三 四 六 五 七 八 一个性质;一个大屠杀 ;一个扭转时局的关键; 近代100多年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两次侵华事变;两个战场;两次战役;两位伟大的爱国者;国共第二次合作 第三次国都沦陷;抗战三步(局部、全面、胜利) 四支主要抗日力量:国、共、美、苏 五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彭德怀) 六股主要抗日力量: (共、国、美、苏、国际友人、华侨) 七大: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历时八年:全国抗战(1937—1945)八年 局部抗战(1931—1945)十四年 1.正义最终战胜非正义。 2.团结合作力量大。 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 南京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 日寇暴行 实行全民族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