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共产党论文: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doc

发布:2019-04-22约1.13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共产党论文: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 摘要: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大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执政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主要是: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的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反腐倡廉实践;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坚持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统一起来;健全廉政立法体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学习借鉴别国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史经验 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次正式见诸于党的十七大报告,而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则可以追溯到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在局部执政时期还是在全面执掌政权之后,无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在封闭半封闭条件下还是在全方位开放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都以不懈的努力整肃不良作风、惩治腐败现象,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治理腐败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以其鲜明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十分注意保持党的纯洁性,反对和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及不良作风对党的侵蚀。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党员除非迫于法律,不经党的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专门设立“纪律”一章,明确规定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大革命时期,革命形势的高涨使得党员数量急剧增加,一些投机腐败分子混入党内,党内不良风气有所滋长,贪污腐化问题时有发生,主要是在经济问题上发生吞款、揩油的弊病。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贪污腐化问题的严重危害,阐明了反对腐化的必要性,要求各级党组织“迅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的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关于反对贪污腐化的专门文件。为加强党内监督,党的五大成立了以王荷波为主席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党的六大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审查委员会,这些机构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前身,为后来党的纪检工作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在思想、作风、组织上的非无产阶级倾向严重干扰着党的路线的执行。针对这种情况,1928年11月11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体同志书》,例举了党内思想作风不纯的种种表现,主要是极端民主化的倾向、个人的意气之争、小组织的倾向、雇佣革命的观念、消极怠工等,号召全党坚决肃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过程中,更加注重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由于红军党内社会成分大部分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加之农村和游击战争的环境以及旧军队的影响,党和红军内部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为纠正这些错误倾向,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这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标志着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初步形成,首先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原则的确立,而且为肃清党内不良风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1932初,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廉政建设和以反对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反腐败运动,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之前历时两年零八个月。在党内,1933年9月17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及中央苏区省县监察委员会的决议》,指出:“为要防止党内有违反党章破坏党纪不遵守党的决议及官僚腐化等情弊发生,在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未正式成立以前,特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各省县于最近召集的省县级党代表大会时选举省县级的监察委员,成立各省县监察委员会。”根据这个决议,1934年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五中全会成立了中央党务委员会,从那时起直到七大召开前,主要承担加强党纪教育和执行党纪的任务。在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