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药学》内容归纳.pdf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
中药
健作用的物质。
本广义——是研究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概中药学
念
狭义——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本草——是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的统称。
——简称《本经》,载药365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首创药物
神农本草经
三品(功用)分类法,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载药730种。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的药学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首
本草经集注
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开创了以病类药之先河。
——又称《唐本草》,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是我国、也是世界
新修本草
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开创了药学著作的先例。
历经史证类——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是完整流
代备急本草传的最早的综合性的本草著作。
主
要
本——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
草
本草纲目学成就,完备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流传甚广,
影响中外。
本草纲目
——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种。纠正和补充《本草纲目》的内容。
拾遗
——载药8980种(另载民族药1641种)。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年来的
中华本草
药学成就,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被誉为“新的《本草纲目》”。
中华人民——简称《中国药典》,载药2136种(2010年版)。是国家记载药品质量
共和国药典规格、标准的法典。
中药的产地、采集、储藏与炮制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品种优良,疗效突出的药材。
采集原则—应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为依据,在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进行。
全草类药材——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
药花、花粉类药材——花类药材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摘花蕾,花粉类药材则
的须适时采取。
产
地
与果实、种子类药材——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集,种子类药材通
采常在种子完全成熟后采集。
集采集方法
根、根茎类药材——多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集为佳。
树皮、根皮类药材——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产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
沛时采集。
动物昆虫类药材——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
矿物药材——全年皆可采集,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
含义
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目的——减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性能,改变性状,纯净药材,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