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营经验交流(精选多篇).doc

发布:2017-08-28约1.48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营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第一篇:2014年客运经营经验交流汇报材料doc 客运经营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 去年两会报告上董事长就客运旅游板块转型升级进行了科学论述,是我们客运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楼德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子,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国交通运输市场正在经历巨大变革 一、客运转型升级要先转变思想观念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历史上每次变革之前,意识形态领域往往会发生变化。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文艺复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建立之前的百家争鸣都是思想领域的改变。客运转型升级必须先从思想转变开始,当前高铁、动车、私家车剧增和即将开通的市际轻轨给我们传统客运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大部制改革、城镇化发展和铁路改革又给我们客运经营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粗放型客运服务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就会山穷水尽,只有树立信心,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才能柳暗花明。为此,我单位扎实学习董事长“我们要改变”的谆谆告诫和董事长在集团公司历次会议上的客运转型升级的重要讲话,从中汲取营养,蓄积正能量,为客运经营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制定旅游驾驶员工资核算办法 去年十月份新的《旅游法》实施后,旅游市场零负团费、加点购物等违法经营获利的旧模式受到严厉打击,原来的驾驶员工作核算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我们在学习借鉴兄弟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驾驶员工资核算办法,采用“基本工资+里程工资+收益提成”的办法,来提高驾驶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在顾客满意度上下功夫,一方面高度重视旅客的投诉,一经查实对责任驾驶员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定期回访各旅行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旅客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改变服务模式,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来提高旅游收入。 三、提高站务整体服务质量,稳固来车站的客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客运服务在便捷高效、文化享受、精神愉悦、环境清新、安全环保、舒适宜人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及时反思客运服务工作的现状,发现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条件、服务态度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出行的新要求、新期望,粗放型的服务管理模式需要改革创新。我单位加强对站务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培训,重新印制班次时刻票价表,确保及时全面解答旅客咨询;重新学习红叶服务法,换位思考,切实将红叶服务模式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同时开设wlan,备齐充电器、备好晕车药、防暑药品等,让等车的乘客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贴心的服务;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 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他们优先购票、优先乘车。在运输旺季增设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切切实实让广大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旅客到车站乘车。 四、主动出击寻找商机,大力发展旅游客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校车市场和通勤班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助游、散客游和节假日休闲游等的兴起,也给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商机,今后上门包车服务将成为客运企业的重要支柱,公司以后将从车站等客模式转变为上门包车服务的模式。我们将积极和当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沟通,加大攻关力度,只要时机成熟就想方设法争取到校车和通勤车包车业务;随着气温的升高,旅游将逐渐进入旺季,我们将积极和周边旅行社、旅游景点联系,并到批发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联系包车业务,借鉴旅游集团公司“低价抢市场”的好经验,抢占旅游市场,提高我们交运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同时,我单位制定优惠制度,鼓励员工广泛联系包车业务,坚持“立竿见影”的原则,包车业务完成后立即以现金形式进行奖励,改变以往定期汇总以工资形式奖励的办法,真正在员工包车当中起到“蝴蝶效应”。 五、加强学习城乡公交管理知识,做到未雨绸缪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城市公交取代城市到郊区和近郊乡、镇的短途客运班线为期不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将抽时间安排有关人员学习管理制度、服务流程、驾乘人员 考核办法、安全管理等公交化管理相关知识,为整合班线、打造快客品牌,抢占短途资源积极准备,顺应客运公交化发展的潮流。 六、强化客运安全管理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是最大的幸福。在客运经营管理中我单位重点抓好以下安全环节: (1)结合季节特点,利用营运客车线路受控图和作业指导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重点加强高速路安全行车、恶劣天气行车、山路、桥梁等特殊路段注意事项行车知识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严格落实客运管理流程再造的管理制度,严把安全管理源头关,杜绝不合格驾驶员上车和病车上路。 (3)认真执行加班包车管理规定,坚持“三不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