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综合后评价框架体系及实证——以芦山县为例要点解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4卷第3期 地 震 V01.34,NO.3
2014年7月 EARTHQUAKE Jul.,2014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综合后评价框架
体系及实证分析一以芦山县为例+
杨月巧1‘2,迟宝明h2,宴金旭3
(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j三河06520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3.四川I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重特大地震灾害的频发,震后重建的灾区再次遭受地震灾害,部分重建
项目在震后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地震灾后重建进行综合后评价具有
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内容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综合后评
价的一级评价指标:工程项目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后评价、社会效果
后评价、人文价值后评价和应急能力后评价。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得出各指标之间的层
次关系。本文以芦山县在汶川I地震的重建内容对该一级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构建出该
县重建综合后评价的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说明该评价框架体系指标合理,方法可行,具有一定
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地震恢复重建;综合后评价;解释结构模型;芦山M7.0地震
中图分类号:P315.7 3274(2014)0301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引言
艰巨的地震灾害恢复重建,对人类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任何发生重大地震的国家
都面临着重建任务。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具有时间紧、待重建项目多、布点分散和建设标准
相对较高等特点。那么重建的项目设计是否科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重建项目投入使用
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汶川
M8.0地震、玉树M7.1地震、芦山M7.o地震等多个破坏性很强的地震,频繁的地震使得
重建的灾区再次遭受地震灾害的破坏,对重复受灾地区进行重建的综合后评价研究可以全
方位地考察重建规划的合理性、重建工程的质量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为政府总
结灾后重建经验,实施科学重建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世界各国的灾后重建提供重要的参
考价值。
Rafieian
目前地震灾后重建方面进行后评价的相关研究有:从研究对象来看,Mojtaba
2013—10
*收稿日期: 03;修改回日期:2013一12-03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政策研究课题(201
课程基金项目(2012)
作者简介: 杨月巧(1972),女.山西临汾人.副教授.博十.主要从事防灾减灾工程及应急管理等研究。
万方数据
150 地 震
和Ali
讨论了震后重建中感应器的放置;从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杜静口1从项目的发展过程与相关
影响作了相应的评估,徐玖平等[41用对比分析方法论证了政府在汶川M8.0大地震后重建
中的作用;从单项评价的角度,陈蓓蓓[[1对汶川M8.0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社会影响进行了
评估;肖磊等[61对汶川M8.0大地震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等。可以看出,灾后重建方
面的后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向研究方面,缺乏综合性的系统评价,但是灾后重建又是一
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综合性研究具有可行性,更有必要性。
本文是在对国内外重建的规划及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具有共性的重建内
容,确定综合后评价指标,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定量分析出各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
然后以经历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灾区芦山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县在汶川地震后的重
建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出芦山县震后恢复重建的综合后评价的框架体系。
1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内容
1.1 国外震后恢复重建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参考的国外地震重建的规划如表1所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