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www.eku.cc].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曹 刿 论 战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 济、军事等各方面情况的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 《公羊传》和《毂梁传》 (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小信未孚( ) (7) 公与之乘( ) (8)登轼( )而望 (9) 望其旗靡( ) guì jiàn bǐ f ú biàn fú chéng shì mǐ 朗读 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jǔ)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长勺之战”的背景 动画影片 ???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 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 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 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礼贤下士 【字词释义】 礼:以礼相待。 对待有礼貌。 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 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 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今多指参军的士兵。 【成语释义】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在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那些有才德的人,使其为自己效劳。 【总结】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1、关于比照映衬 ???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冒进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详略 ???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环节六 ?? 梳理知识点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重点词语 重点句 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的不同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所以) (缘故,原因) (听从,服从) (跟随) (曹刿这样指挥的)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古今的不同意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可以凭 表示可能,许可 参与 隔开,不连接 案件,官司 监牢 教你一招 根据所学词义找出相印证的成语 示例: 齐师伐我 ______ 师出无名 未能远谋____ 三而竭 ____ 望其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