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员题库二17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物承台桩位测设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桩位、轴线关系,选用直角坐标、交会法或极坐标法等进行测设,在承台桩测设后应及时检测,对本承台桩位间及相邻承台桩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分别不应大于(B)
A ±10mm ±20mm B ±20mm ±30mm C ±20mm ±50mm D ±15mm ±20mm
桩基础竣工测量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测出地面开挖后的桩位偏移量、(A)、桩的垂直度等。
A 桩顶标高 B 桩间高差 C 桩径 D 桩距
桩顶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C)的要求
A 20mm B 5mm C 10mm D 50mm
基础结构施工测量,条形基础常将轴线投测到龙门桩上,龙门桩的放置方法通常为:(B)
A 与条基轴线平行 B 与条基轴线垂直 C 与条基轴线斜交 D都可以
5.在采用经纬仪进行基坑轴线测设时,如果基坑两端的控制点均不能直接架设仪器,通常采用的方法为(A)
A 正倒镜 B 后方交会 C 前方交会 D无法测量
基础轴线投测时,主轴线间距35m,其轴线投测允许偏差为(D)
A ±5mm B±20mm C±15mm D ±10mm
基础轴线投测时,主轴线间距25m,其轴线投测允许偏差为(A)
A ±5mm B±20mm C±15mm D ±10mm
基础轴线投测时,主轴线间距30m,其轴线投测允许偏差为(A)
A ±5mm B±20mm C±15mm D ±10mm
基础轴线投测时,主轴线间距60m,其轴线投测允许偏差为(D)
A ±5mm B±20mm C±15mm D ±10mm
细部放线时以轴线控制线为依据,依次放出各轴线,正确的做法是(C)
A 以间距最远的两条控制线为依据,先测量两条控制线间距,若存在误差范围允许的误差,则可以任一条轴线为准,依次量测各轴线.
B 以间距最远的两条控制线为依据,先测量两条控制线间距,比较与设计值差值,则可以任一条轴线为准,将差值平均分配到各轴线上。
C以间距最远的两条控制线为依据,先测量两条控制线间距,若存在误差范围允许的误差,则在各轴线放样中逐步消除,不能累积到一跨中。
D以间距最远的两条控制线为依据,先测量两条控制线间距,如果与设计不符,停止放线,向上级反应
现场施工高程测量时,为方便通常在建筑物内设置水准点,一般选择墙、柱侧面用红漆绘成(D)形状,表示标高位置。
A ■ B C D
在进行建筑物标高测量时,全高H=100m,每层及全高的允许偏差分别为(B)
A ±5mm ±15mm B±3mm ±20mm C ±5mm ±H/1000 D ±3mm ±H/1000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将建筑物的控制轴线准确向上层引测,通常使用的仪器为(B)
A 全站仪 B铅锤仪 C 水准仪 D GPS
在建筑高度H=60m的主体结构施工中,轴线向上投测的竖向误差每层和全楼累积分别不超过(A)
A 3mm 10mm B 3mm H/1000 C 3mm 2H/10000 D 3MM 3H/10000
在在建筑高度H=200m的主体结构施工中,轴线向上投测的全楼竖向累积误差不能超过(B)
A 20mm B 2H/10000 C H/1000 D 30mm
在建筑物轴线控制的外控法中,通常采用正倒镜投测的方法,该法主要是抵消(A)的误差影响
A 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及横轴不垂直竖轴 B视准轴不垂直竖轴及视准轴不垂直横轴 C横轴不垂直竖轴 及视准轴不垂直竖轴 D 十字丝竖线不数值及竖轴不竖直
在建筑物轴线控制中,下列(D)仪器不能用于竖向轴线的投测
A 垂球 B 铅直仪 C 全站仪 D 投线仪
建筑物一般分流水作业,为保证每个作业段都能独立进行施工,须在各作业段内布设足够的测量点,通常相邻流水段间至少要有(A)个相互检校的内控点
A 2 B 3 C 1 D 不确定
当建筑物为圆形或扇形时,下列( A)放样方法最方便
A 极坐标 B 平面坐标 C 偏角法 D 侧方交会
建筑物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时,下列( D)不需考虑
A 与轴线是否平行 B 控制点连线是否经过墙体 C 控制点位置是否位于墙、梁处
D 控制点位置是否在板的中心
建筑物施工中,上下投测的测量孔洞在( A )封闭
A 主体结构施工完后 B二次结构施工前 C 二次结构施工完后 D 二次结构施工中
建筑物内控法投测完控制点后,为保证施工精度,需对点进行校正,在90度的校正中,最终的90°之差应不大于(D)
A 3” B 5” C 10” D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