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言
工程概况
拟建XX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为XX市城市Ⅱ级道路工程,起自321国道(K0+000),止于汉安大道(K2+420),道路设计长度2420m(K0+000~K2+420)。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型式,设计红线宽度为32m。其中车行道22m,人行道5m×2。
勘察时,部分路段已开始施工,该段路的挖方段K0+040~K0+315、K0+530~K0+620、K0+880~K0+915已部分施工,开挖方深度5—10m不等;填方段K0+000~K0+040、K0+315~K0+530、K0+620~K0+880、K1+930~K2+230已填筑部分,高3—4m不等。
根据),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故工程勘察等级为级(1)《》();(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GBJ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7)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地形图及工程地质任务委托书;根据甲方提供的及地形图,按照),我院沿,共布设钻孔个由于受场地。
按照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及勘察技术要求依据))
1.4.2勘察技术手段及方法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来获取技术资料,具体方法如下:
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 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进行大量的周围居民走访和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
勘探点的测放 勘探点的测放依据甲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图及现场红线点的坐标,采用全站仪进行孔位测放并测量钻孔高程
③工程地质测绘(平面、剖面)
划分地层单元,圈定地层界线,测量地层及基岩裂隙产状,调查人工开挖边坡岩土层结构,调查地貌与水文地质现象。
④钻探 对孔采用型钻机冲击钻进方式进行取芯鉴别和采取原状土试样,保证土层划分的准确性。标准贯入试验 分别针对场地内的进行标准试验,判别土层的力学性质。
取样1.4.3勘察完成工作量
我院于20年月日~月日进场进行野外施工钻探,完成钻孔个; 月日完成室内资料整理并提交正式成果报告。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表见表1-。°C,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极端最高值为41.1°C,极端最低值为-3.3°C。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根据气象站资料,最大日降水量255.7毫米。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19天,降水量为110.1毫米。春季雨量少,降雨日数少,春季雨量多、强度大,秋、冬季降雨日数较多,而雨量不大的特点。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为81%。
区内河流主要属沱江水系,沱江于内江富溪场入境,蜿蜒曲折流经西南边缘至富顺牛佛渡出境。全长83公里,落差20米,平均坡降0.024%。河面宽150-300米,曲折率2.24。内江石盘滩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379m3/s,最大1740 m3/s,最小32 m3/s,最大水位差11.6米,水位涨落变化显著受大气降水控制。含砂量不大,平均为1.27kg/m3,主要集中在7—10月可占全年的94%。其支流主要有赖溪河、清水河等,均发源于本区北部深丘,自东北流向西南,呈树枝状分布。
场地位置、地形和地貌单元
“XX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项目位于XX市沱江北岸西林开发区内。区域地貌属剥蚀宽谷低丘,地面标高在308.2~362.25m相对高差54.05m,地面起伏较大,总体上该路线从321国道开始地势由高逐渐降低的趋势一直到汉安大道。53.85m。
地质结构
新建XX新区十号路北段道路工程区域构造上位于新华夏系构造带四川沉降带中部属龙女寺旋转构造中的安岳—大足大向斜轴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两翼地层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岩层倾向平缓,倾角仅0.5~5。,构造裂隙一般不发育,节理一般不发育。
地层岩性结构特征
根据野外钻探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场地表层分布第四系人工(Q4ml)素填土,粉砂质泥岩。现将各岩土层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Q4ml):
:,(Q4)稍湿,。Q4dl+pl):灰红,稍湿,。(Q)泥岩岩芯较破碎,岩芯呈泥状、碎块状,质软,用手可捏碎,遇水易软化,岩紫红色,厚层,位于以下。强风化:中风化砂岩:岩芯完整,厚层,质,用手指刻划划痕,本次勘察中风化层未揭穿。
地貌,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等地表水体可通过各种渗透途径(如表层硬塑土体的孔隙和)补给硬塑粘性土层,因此在粘土层顶部局部存在上层滞水,该水水量小,自坡脚位置以泉的形式出露。本次勘察钻孔测得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下伏基岩裂隙中,属基岩裂隙水,具微承压性。水主要赋存于粉砂质泥岩全、强风化带,富水性,其渗透系数小。陷盆地内的断裂构造在中早更新世活动较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