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9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一、目的
学会植物组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
木茨叶或菠菜叶子、蓖麻叶、721型分光光度计、真空泵(或注射器)、保温箱、天平、真空干燥器、钻孔器、三角瓶、移液管、烧杯、洗耳球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5)、0.2mol/L KNO3);磺胺试剂、a-苯胺试剂,NaNO2
标准溶液:
a—萘胺试剂配制:0.2克a—萘胺加25ml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磺胺试剂配制:取1克磺胺加25ml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NaNO2标准溶液:1克NaNO2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至1000ml,然后吸取5ml,再加蒸馏水定量至1000ml,该溶液每ml含有NaNO25ug,用时稀释之。
磷酸缓冲液:
贮备液A:0.2mol/L NaH2PO4溶液(27.8g NaH2PO4·H2O配成1000ml)。
贮备液B:0.2 mol/L Na2HPO4溶液(53.65g Na2HPO4·7H2O或Na2HPO4·12H2O 配成1000ml)
取A液16ml+B液84ml,用水稀释至200ml
三、原理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素代谢作用中关键性酶,与作物吸收和利用氮肥有关,它作用于NO—3还原于NO—2
NO—3+NADH+ NO—2+NAD++H2O
产生的NO-2可以从组织内渗透到外界溶液中,并积累在溶液中,测定反应溶液中NO-2的含量的高低,即表明酶活性的大小。
NO-2含量的测定用磺胺(对氨基苯磺酸胺sulfanil—amide)比色法,这种方法非常灵敏,能测定每m10.5ug的NaNO2。
四、方法步骤
1.将新鲜叶片(蓖麻、烟草、木茨叶等)水洗,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然后用1cm的钻孔器钻取的圆片,在天平上称取等量的叶圆片两份,每份0.5克,(或每份取50个叶圆片),分别置于含有下列溶液的三角瓶中,(1)0.1mol/L磷酸缓冲溶液5ml+蒸馏水5ml。(2)0.1mol/L磷酸缓冲溶液5ml+0.2mol/L KNO3 5ml。然后将三角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接上真空泵抽气,放气后,叶圆片即沉于溶液中,(如果没有真空瓶,也可以用20ml注射器代替,将反应液及叶片一起倒入注射器内,,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出口小孔,然后用力拉注射器使之真空,如此抽气放气反复进行多次,即可使叶圆片中的空气抽去,并沉于溶液中),将三角瓶置于30℃温箱中,使不见光,保温作用30分钟,然后分别吸取反应溶液1ml,以测定NO-2含量。
注意取样前叶子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碳水化合物,如果组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会使得酶的活性降低,此时则可在反应溶液中加入30μmol/L 的 3—磷酸甘油醛或1.6——二磷酸果糖,能显著增加NO-2的产生。
2.NO-2含量的测定
保温30分钟结束时,吸取反应溶液1ml于一试管中,先加入磺胺试剂2ml,后加入一萘胺试剂2ml,混合摇匀,静置30分钟,用分光光计进行比色测定,比色时用520nm波长,记下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NO-2含量,然后计算酶活性,以每小时每克鲜重产生的NO-2表示之。
3.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NO-2的磺胺比色法很灵敏,可以检出低于1ug/ml的NaNO2含量,可于0~5ug/ml浓度范围内绘制标准曲线。
吸取不同浓度的溶液(例如5、4、3、2、1、0.5ug/ml)1ml于试管中,加入磺胺试剂2ml及一萘胺试剂2ml。混合摇匀,静置30分钟(或于一定温度的水浴中保温30分钟)立即于分光光色计下进行比色,(波长520nm),读取光密度,然后,以光密度为纵坐标,NO-2浓度为横坐标,于毫米方格纸上绘制光密度——浓度曲线。
五、实验报告
计算所测材料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六、思考题
1、试比较不同植物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2、试比较取样前植物处于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酶活性有什么不同。
附表:
xmlA+ymlB.稀释至200ml
PH x Y pH x Y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93.5
92.0
90.0
87.7
85.0
81.5
77.5
73.5
68.5
62.5
56.5
51.0 6.5
8.0
10.0
12.3
15.0
18.5
22.5
26.5
31.5
37.5
43.5
49.0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45.0
39.0
33.0
28.0
23.0
19.0
16.0
13.0
10.5
8.5
7.0
5.3 55.0
61.0
67.0
72.0
77.0
81.0
84.0
87.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