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管理中心本质安全管理定期考核评分标准【荐】.xls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核标准
二级目录
一级目录
说明
设备运行区域设置警示标牌。
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识。
危险区域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固定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地面公共场所和车间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危险区域、禁火区域、安全出口设置警示标牌。
5.4.5
为员工配备齐全的防护防护,具体执行公司的相关规定。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5.5.1
有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有记录
有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对本单位的污染源、污染种类实行台帐管理,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治理
单位所辖所有区域的环境状况有指定部门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5.5.2
废油脂管理符合要求
5.5.3
有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危害废料的详细记录。
5.5.4
5.6.1
5.6.2
起重作业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68个元素)
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有明确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员工行为标准种类齐全。
员工行为标准的内容符合其岗位性质与特点。
员工行为标准执行的推进工作有明确的负责部门及人员。
开展员工不安全行为监督管理工作并有记录。
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全面
2. 评分方法:
考核评价时直接对照五级指标进行检查,根据五级指标检查结果计算四级指标得分,四级指标之和为最终结果。具体评分方法为:
1)若四级指标下包含1-2个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0分;五级指标全部满足时,四级指标得设计分值。
2)若四级指标包含2个以上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该四级指标得设计分的50%;两个以上(含两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0分。
分值设计
设计
分值
风险预控管理(12个元素)
组织保障管理(13个元素)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9个元素)
合 计
承包商准入
有承包商管理制度和办法。
在选择和确定承包商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要求承包商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承包商应任命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承包商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每年至少对承包商进行一次评价,并有记录。
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并有记录。
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急救箱设置满足要求
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
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和自救培训
生产现场每个班组至少有2名工作人员接受过急救培训。
每年至少有5%的员工接受应急和自救培训。
有培训记录。
有本单位有效的通讯报警系统。
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所有人员接受过本质安全知识培训。
有治安巡逻制度并对确定的重点区域进行执勤巡逻,有记录。
事故管理规范,事故防范有效
事故发生后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各作业环境卫生符合规定
作业、办公场所的卫生符合卫生检查标准。
有作业、办公场所的卫生检查记录。
对不符合项有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有复查和验证记录。
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定期向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学习、培训,并有记录。
个体防护设施有效
有废油脂回收管理制度并执行。
油脂管理部门有“油脂使用和回收记录”。
现场有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
现场无油脂洒落或随意倾倒现象。
废弃油品有明显标识。
固体废弃物排放符合要求
有固体废弃物分类管理制度,并配备有相应设施。
垃圾箱的数量、容积满足存放需要,并加箱盖和标识。
废弃物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工业卫生和公共卫生达标
设备、设施不漏电、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
管沟、设备区无积水。
工器具摆放整齐。
厂房、车间临时储物点材料、设备码放整齐。
生产中产生的废油、废液、废件集中回收,分类存放。
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及时清理机械设备和其他设备上的滞留物料,保持工具库(柜)整洁。
手工工具
有手工工具管理制度,明确工具采购、发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