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临床效果观察.doc

发布:2017-08-31约3.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临床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患有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患者单纯西医方法治疗,患者使用氯己定和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口服胸腺肽肠溶片,并进行患处局部注射泼尼松龙加利多卡因;Ⅱ组患者采用单纯中医治疗,口服中药复方苦木消炎片,局部注射脉络宁加利多卡因;Ⅲ组患者结合Ⅰ组和Ⅱ组患者的方法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分析,Ⅲ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的疗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别,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扁平苔藓;口腔糜烂;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06-02 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但是,经过流行病学统计,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病变在口腔、舌体或咽喉表面的黏膜,糜烂程度达肌肉层,疾病发病迅速,病程长,久治不愈,患者感到剧烈疼痛,会出现拒食,焦虑,不愿说话等情况。因此,如果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会导致患者消瘦和营养不良。目前,临床并没有非常好的治疗方法。本院对54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4例患者为2006年8月~2010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20~66岁,平均39.4岁。病程小于1个月者14例,1~3个月者21例,3~6个月者12例,6个月以上者7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内水泡、破溃和糜烂,患者自觉疼痛、焦虑。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Ⅰ组患者18例为西医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治疗时为患者使用氯己定和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并口服胸腺肽肠溶片,进行患处局部注射泼尼松龙加利多卡因;Ⅱ组患者18例为中医治疗组,采用单纯中医治疗,口服中药复方苦木消炎片,局部注射脉络宁加利多卡因;Ⅲ组患者18例为中西医组,患者使用氯己定和碳酸氢钠漱口,口服胸腺肽肠溶片和复方苦木消炎片,患处局部注射泼尼松龙加等量脉络宁及利多卡因。患者口服药和漱口药均每日服用,注射药每周治疗1次。观察患者治疗1、2、3个月的疗效,并嘱患者半年后复查。所有患者均坚持治疗,复查时无遗漏。 1.3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口腔糜烂型的扁平苔藓全部消退,口腔内黏膜恢复正常,疼痛感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糜烂的扁平苔藓愈合,白纹变淡,充血范围减小,自觉疼痛等感觉减轻或消失;无效: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 1.4数据处理 总有效率=(痊愈人数+好转人数)/本组总人数×100%。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采用统计学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Ⅰ组患者痊愈8例,好转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67%;Ⅱ组患者痊愈7例,好转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1.11%;Ⅲ组患者痊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 治疗后半年,经过复查,Ⅰ组患者痊愈7例,好转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1.11%;Ⅱ组患者痊愈7例,好转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55.56%;Ⅲ组患者痊愈11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 经过统计学分析,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与Ⅰ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与Ⅱ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中西医疗法比单纯西医疗法和单纯中医疗法效果要好。见表1。 3讨论 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的患者,无论在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感到疼痛难忍,不愿意进食甚至不愿意说话。长期的患病过程,使得患者身心惧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而且,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可能会引起癌变。传统的单纯的西医或者中医的治疗,都不能达到很好的疗效,长期服药或注射,患者却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治疗效果,会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体内燥热,火气旺盛、外邪入侵[2]等引起,当胃热上蒸、津液损耗,就可能引发黏膜病变。因此在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时,要解毒降火,驱邪解热。而复方苦木消炎片,以穿心莲和苦木为主要构成成分,能够清热解毒。穿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