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相关计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識管理相關計畫 I Knowledge management case study, I (government sector) 邱子恒 tzchiu@.tw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10.12.22 大 綱 政府機關的知識管理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之個案研究 監財院財產申報處之個案研究 政府機關的知識管理 知識的種類 - 1 資料(data) 資訊(information) 知識(knowledge) 知識是各種經驗與價值的綜合體,由個人建構而成,以資料和資訊為基礎 知識的種類 - 2 知識的五大要素 個人的經驗 真理 判斷 直覺 價值觀 知識的種類 - 3 隱性知識 經由非正式學習行為與程序或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學習的結果 個人的實務經驗,難以口語化與形式化,且不易分享。多是由學徒訓練或頻繁的互動溝通方式取得 經由人際互動才能產生共識的組織知識 知識的種類 - 4 顯性知識 可以被文件化、標準化、系統化的知識 具有廣泛適用性 能被重複使用 可以與人分離 知識的種類 - 5 結構化知識與非結構化知識 結構化知識便於分享和保存,如研究報告和作業程序等;非結構化的知識則散落在各處,不過其有時遠比結構化的知識還來得重要 外部知識與內部知識 外部知識容易擁有,組織可透過建立資料庫的方式充實;內部知識則存在於組織成員的腦海中,必須經過轉化後,才能流通使用 知識的種類 - 6 組織中,普遍存在的知識形式 標記知識(Label Knowledge) 流程知識(Process Knowledge) 技能知識(Skill Knowledge) 人際知識(People Knowledge) 知識管理的目的 協助建立需求的發展策略 發揮創造、累積及應用的功能 加速知識的獲得與個人、組織的成長 強化組織的合作機制 促進新知識的發展與散佈 利用知識提昇其競爭力 知識管理主要活動 - 1 知識蒐集分類 知識在有效管理之前,必須要先進行分類,分類可以說是知識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知識有效流通 組織內部流通的知識,可以分為三種層次 存在於個人心中 工作團隊共同分享 整體組織認定並使用的知識 知識管理主要活動 - 2 知識有效流通 組織必須建立以整體利益為主體的激勵制度,來引導員工提供與分享其資訊與知識 越多樣化、豐富的溝通媒介,共識的效果越佳,知識的運用性也越好 建立組織內部的網路 加強員工感情交流 知識管理主要活動 - 3 知識轉換 共同化(Socialization) 外化(Externalisation) 結合:(Combination) 內化(Internalisation) 知識創造 知識整合 政府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角色 - 1 知識經濟時代中政府所面臨的環境的特質: 組織間的互動更加緊密 文化、時間與空間意義的改變 資訊科技與經濟活動高度結合 知識工作者取代傳統勞工 服務性取向 政府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角色 - 2 政府角色職能轉變概況: 政府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角色 - 3 工業與經濟時代政府角色之比較: 政府與知識管理結合的好處 強化政府的策略性能力 加強民眾及公務員對行政機關的信心及強化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創造新的方法,改善決策制定所需的資訊及知識品質 強化策略性的政策規劃方法,以改善部會間的規劃及協調能力 政府施行知識管理的調整 - 1 知識團隊的形成 知識長 團隊成員 內部資訊部門員工 各部門的專業人員 外部學術單位、企業體、研究機構 一般公民與基層業務人員 知識平台之建構 政府施行知識管理的調整 - 2 知識平台之建構 實體的資料庫 虛擬資料庫 政府業務執行模式 加強流程再造 單一窗口服務 政府推動知識管理所面對的問題 公務人員資訊與網路資源應用能力應持續加強提昇 機關單位之間需加強協調整合 文官制度應落實激勵措施 智慧財產需重視法律問題 政府推動知識管理的迷思 知識管理將破壞公部門層級管理的體制 知識管理導致領導權分裂 幕僚單位不能適用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只是文件管理或是資訊管理 知識管理無法收立竿見影之效,所以根本沒用 知識的分享將影響個人升遷機會 業務繁重,無暇參與知識工作圈 知識管理對個人的助益不大 政府單位實行知識管理概況調查 - 1 郭昱瑩針對學分班與在職專班中不同機關的公務員進行調查,以茲了解政府部門各機關實施知識管理的現況與績效,並探討其困境 67份有效問卷,問卷內容包含20題勾選題詢問受訪者對於所在機關推行知識管理的現況及看法 問卷採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分數由1分類推至5分 政府單位實行知識管理概況調查 - 2 研究結果 平均值都在3.1至3.8之間 多數政府部門並無訂定相關指標以衡量員工知識分享、知識累積,與知識創新三項活動進行的績效 同事間知識分享的意願普遍不高 了解政府部門許多單位都已開始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