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前中小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探析.doc

发布:2017-06-07约5.2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前中小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探析   【摘 要】当前,在数字出版产业链已基本成型的新形势下,深入实践出版数字化将是出版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如今,大社、强社以及大的出版集团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均已走在前列,而中小出版社由于局限于自身发展的规模和现有实力,更多地还只是在尝试数字出版,对数字出版进行有益的探索,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基于市场、读者的需求趋势,中小出版社理应早日为数字出版发展做好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关 键 词】出版产业;数字出版;中小出版社 【作者单位】周伟,北京大学出版社;董夫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数字出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出版+数字化”,即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主要包括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以及传播渠道网络化等 教育部曾提出,到2020年,国家将不分地域、不分院校层次与类型普及网络,而且国家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大力推行学校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可见,在这种新形势下,数字出版是出版社发展的必然,中小出版社也不例外。然而与大社、强社以及大的出版集团相比,中小出版社由于资源、资金及人力有限,仅依靠自身实现数字出版基本不可能 一、 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针对数字出版,“十二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 (1)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任务和“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措施,争取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2)2011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将发展数字出版工作作为出版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另外,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孙寿山副局长在数字出版管理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数字出版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各地各级管理部门要准确把握新起点上数字出版工作的新任务 如今,数字出版可谓是发展迅猛,“传统出版物数字化,数字出版网络化”已成为国家“十三五”出版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大社、强社以及大的出版集团不同的是,中小出版社倘若要紧跟形势,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要选择性地与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增值服务商、渠道商和终端商等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方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笔者认为,未来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开发移动阅读产品。出版社借助互联网思维,以传统出版为依托,实现跨媒体融合协作。目前,实践证明移动阅读技术已不是问题 (2)出版社加强平台建设,集聚内容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现有出版资源实行数字化管理,搭建更广泛的“内容+渠道+终端”数字化平台 (3)出版社升级转型经营与盈利模式。当前,以互联网形态为主的新型数字出版机构不断涌现;传统渠道全面向数字渠道升级转型;运营商进入全流程数字出版发展阶段;更加细分的专业数据库在线服务将出现。针对当前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大中型出版机构趋向一体化运作,中小型出版机构则依据自身特点宜走服务外包之路,即与技术提供商合作 (4)出版社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营销推广能力。出版社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图书进行网络营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营销,譬如微商、微信公众号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统营销成本,同时在很大限度上又能促进传统纸质图书的发行 二、目前我国中小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就中小出版社而言,其数字出版相对落后于传统出版的局面依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行业统一标准 数字出版产业的标准化除了互联网基础性标准,还包括网络出版的标准化、出版元数据与信息交换格式的标准化等。譬如,当前已问世的多种阅读器还缺乏行业通用的标准和文本格式,不同的阅读器之间还无法兼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用户的阅读,无形中造成了数字图书用户的不断流失 2.盈利模式不清晰 我国的数字出版发展从电子书问世到如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在数字出版上盈利的出版社毕竟还是少数,即使盈利了,数字出版板块也很少能发展成出版社的?济支柱。这也正是中小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建设上犹豫、徘徊不前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在整体经营上尚处于投入大于产出阶段 3. 缺乏复合型人才 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是技术,另外一个就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