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斯堡演说词》主位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葛底斯堡演说词》主位研究摘 要:主位理论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纯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主位理论为基础,以林肯在美国内战时期发表的著名演说《葛底斯堡演说词》为语料,通过分析《葛底斯堡演说词》的主位、述位以及主位的推进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语篇的信息分布,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本质意图。
关键词:主位理论;主位推进;信息流动;语篇分析
一、引言
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泰修斯认为,一个句子可以划分为“主位”(Theme)、“述位”(Rheme)和“连位”(Transition)三个部分。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则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成分。后来,很多语言学家继续研究探讨,提出了不少新见解。他们多数人主张把主位、连位和述位三个部分合并成主位和述位两大部分,把连位看作是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1994/2000:38)和汤姆森(2000:19)接受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指出任何句子或话语从交际功能角度出发均可分为主位和述位。主位是小句第一成分, 是信息的起点,小句剩余部分(remainder)统称为述位。语言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说话时,总是按照某些词语在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来确定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先说的是主位,它是说话的出发点,是说话人要强调的部分; 主位之后围绕主位展开的部分是述位。
二、主位的分类
主位有标记性(marked)和无标记性(unmarked)之分。充当主位的成分可以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和状语等句子成分。当小句的主位同时也是小句的主语时,被称为无标记性主位;如果主位不是小句的主语,那么主位被称为标记性主位。例如:
(1) The man (T) // was heling police enquiries last night. (R)
(2) Last night (T) // the man was helping police enquiries. (R)
上面两个例子,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由于信息的起点不同,所强调的成分也有所不同。“The man”是第一个句子的主位,同时也是该句的主语,强调的是这个人怎么样了,属于无标记性的;“Last night”是第二个句子的主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成分,强调事情发生的时间,属于标记性主位。
韩礼德根据主位结构的复杂程度,将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三种。单项主位一般由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组成,这些词组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复项主位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它总是含有一个表示概念意义的成分,另外还可能含有表示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成分。复项主位中的语篇成分包括yes, well, now等“连续成分”,and, yet, so, however等“结构成分”,和therefore, in other words等“连接成分”。人际成分包括等to be frank, certainly等“情态成分”,一般疑问句中的“限定成分”和Jim, Mrs. Green等“称呼成分”。概念成分是指“主题成分”或“主题主位”,是复项主位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如果这三种成分都出现在在同一个主位中,它们的排列顺序通常是语篇成分先于人际成分,人际成分先于概念成分。例如:
(1) The man in the wilderness (T) // said to me. (R) (单项主位)
(2) Slowly and quietly (T) // he pushed the door open. (R) (单项主位)
(3) Give that teapot away (T) // if you don’t like it. (R) (句项主位)
(4) Well but then Ann surely wouldnt the best idea (T) // be to join the gruoup? (R) (复项主位)
在上面四个例子中,前两句是单项主位,分别由名词词组与介词词组 “The man in the wilderness”和副词词组“Slowly and quietly”充当句子的主位结构。第三句是句项主位,由祈使句“Give that teapot away.”充当句子的主位。在第四句中,从Well到idea为止是复项主位,其余部分是述位。在这个复项主位中,well, but和 then分别属于连续、结构、连接成分,它们都表示语篇意义;Ann, surely和 woulnt分别属于称呼、情态、限定成分,它们都表示人际意义;the best idea 是主题成分,表示概念意义。
三、主位推进模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