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略转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活动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成立红军战斗班排,各组选出一个排长和两个班长,本节所有活动均以班排进行。 阅读《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能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活动结论: 同是以弱对强,前四次反“围剿”能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 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周恩来、挑选的先后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从而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李德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执行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可见,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配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活动结论: 1、第五次“围剿”失败原因: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2、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中,国共双方的成败得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国民党方面有针对性地制订战略、战术并坚决加以贯彻,是其获胜的主要原因,而苏区物质、人力、政治资源的短缺与破坏则是中共在这场持久消耗战中遇到的难以逾越的陷阱。 ◆长征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王明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推行“左”倾路线,在政治、军事上犯了重大错误。 直接原因是因为第五次反“剿”的失败。 教学活动三:王明“左”倾错误及危害 ◆活动结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深刻认识。 ②国民党的屠杀和“围剿”政策。 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2)表现:在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在组织上,打击不同政见者;在军事上,否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毛泽东被撤消领导权。 (3)危害:国统区的党组织暴露并遭破坏;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4)纠正:遵义会议。 (5)教训:及时纠正;总结经验与教训;制定方针、政策要从国情出发;提高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不断进行党的思想建设。 ◆活动结论:班排叙述长征过程 瑞金出发 突破四道封锁线 突破乌江 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沪定桥 翻越夹金山 穿过草地 陕北会师 会宁会师 ▲活动检测: 各班排比赛唱《七律·长征》,由各班排选出评委并评出名次。 教学活动五: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遵义会议为什么会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结果三个层次阅读思考,发表见解。) ◆活动结论:遵义会议是在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活动检测: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③由幼稚走向成熟 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活动检测: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C.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D.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教学活动六:阅读材料理解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材料一:毛主席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材料二: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教学活动七: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由此而锻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光芒永存。走完长征路后跟据你的体验谈谈“长征精神”及它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活动结论:(班排各抒己见,只要自加圆其说即可) 长征精神: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伟大的长征精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长征是人类的壮举,一部光辉的史诗!现在我们又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特别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今天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发西部也会遇到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诸多困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