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帕金森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理学抗帕金森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机制;治疗PD的药物分类;左旋多巴;【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左旋多巴为DA的前体药,本无药理活性
在脑内转化为DA后补充了纹状体中DA的不足
提高中枢DA神经功能,抑制胆碱能神经功能,产生抗震颤麻痹的作用。;【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治疗PD
广泛用于各型PD,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所致帕金森综合症无效。特点:
显效慢,2-3周开始起效,1-6个月后疗效最强,最初疗效与疗程有关
年轻、轻症者疗效好
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较好,对肌肉震颤症状疗效差,对痴呆症状无效。;肝昏迷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血中苯乙胺、酪胺升高,在神经细胞内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鱆胺)属于伪递质,加重患者意识障碍。
L-DA在脑内可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取代伪递质,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病人逐渐转为清醒。;【早期不良反应】
多是由于L-DOPA在外周生成DA所致。
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心血管反应——30%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致心律失常(DA兴奋心脏β1受体所致)。;【长期不良反应】
不自主异常运动,如咬牙、吐舌、点头、做怪相及舞蹈样动作,发生率约40~80%,多在长期用药后出现。
开-关现象:用药超过3年,开时活动可正常,关时转为全身性或肌强直性运动不能(PD症状加重),二者交替出现,与DA储存能力下降有关。可合用卡比多巴、司来吉兰。
精神障碍 :出现失眠焦虑乃至幻觉妄想抑郁。;【药物相互作用】
以下药物不能同左旋多巴合用。
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可增强左旋多巴在外周转化为DA,增加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能引起药源性PD,又能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能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并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
利血平:耗竭中枢多巴胺,使左旋多巴减效。;1、脱羧酶抑制药
卡比多巴 和 苄丝肼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外周脱羧酶。单独应用对PD无治疗作用,主要与左旋多巴制成复方制剂使用。例如:复方卡比多巴,多巴丝肼。
合用的优点:提高左旋多巴疗效(增效),减少左旋多巴用量(70~80%) ;减少外周副作用;;金刚烷胺
最初为抗病毒药。后发现有抗PD作用。
机制:①促进黑质—纹状体DA神经末稍释放DA。②抑制DA再摄取 ③直接激动DA受体④较弱的中枢抗胆碱作用。总体表现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特点:对PD的肌肉强直、震颤、运动障碍缓解作用强,但不及左旋多巴。;苯海索(安坦)
机制:中枢抗胆碱作用强,主要用于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帕金森综合症)。
特点:①不能使用左旋多巴的病人可用。
②抗震颤效果好③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综合征有效。④也有部分外周抗胆碱作用,为阿托品的1/3~1/10,故副作用与阿托品相同。;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早期:学习记忆
思维能力;发病的机理;常用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胆碱酯酶抑制药;胆碱酯酶抑制药;M胆碱受体激动药;促进脑代谢的药物;第23页/共24页;感谢观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