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1011670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pdf

发布:2018-01-06约9.14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102252539A*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52539 A (43)申请公布 日 2011.11.23 (21)申请号 201110116701.8 (22)申请 日 2011.05.06 (71)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 号 (72)发明人 徐国强 杜发荣 张传杰 董苯思 韩树军 李婷婷 闻洁 王旻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代理人 赵文利 (51) Int.C l. F28D 7/04 (2006.01) F28F 9/26 (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7 页 (54) 发明名称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进口 混合腔、出口混合腔、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盘 管转接区、支撑管、筒体、排液管、管程介质入口、 壳程介质入口、管程介质出口和壳程介质出口; 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分别缠绕在支撑管上,第 一组盘管出口和第二组盘管进口通过盘管转接区 连接 ;支撑管的前后分别连接进口混合腔和出口 混合腔,进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一组盘管管 束的进口处,出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二组盘 管管束的出口处;筒体和封头连接组成壳体,位 于前端的封头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位于后端的 封头上设有壳程介质入口,排液管连接在筒体上。 本发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比普通的管壳式换热器 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 A 9 3 5 2 5 2 2 0 1 N C CN 102252539 A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52545 A 1/1 页 1.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混合腔、出口混合腔、第一组盘管、第二组 盘管、盘管转接区、支撑管、筒体、排液管、管程介质入口、壳程介质入口、管程介质出口和壳 程介质出口; 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的管束分别缠绕在中间的支撑管上,第一组盘管管束的出口 和第二组盘管管束进口通过盘管转接区连接 ; 进口混合腔、出口混合腔结构相同,进口混合腔设有管程介质入口和多个分流管,出 口混合腔设有管程介质出口和多个分流管,支撑管的前后分别连接进口混合腔和出口混合 腔,进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一组盘管管束的进口处,出口混合腔的分流管连接第二组 盘管管束的出口处; 筒体和封头连接组成壳体,壳体位于第一组盘管、第二组盘管的外围;位于前端的封头 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位于后端的封头上设有壳程介质入口,排液管连接在筒体上,排液管 的主要作用是当换热器停止工作时把换热器里面冷凝的液体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盘管由不同 缠绕直径的管子缠绕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盘管中 的管子之间采用叉排布置,管子排列分成奇数排和偶数排,交替盘绕在支撑管上,管子之间 是“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组盘管由不同 缠绕直径的管子缠绕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4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组盘管中 的管子之间采用叉排布置,管子排列分成奇数排和偶数排,交替盘绕在支撑管上,管子之间 是“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 6.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管转接区的连接 方式为:将第一组盘管中半径最大的盘管与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