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与合理治疗.ppt

发布:2018-12-21约2.89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热待查( FUO)的诊断思路 经典FUO定义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 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 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106 /L,体温大于38.3℃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 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 FUO病因构成 详细采集病史的重要性 是否发热 热型 热程与热度 病史线索 ? 伴随症状 表1 发热待查的病史线索 药物或毒物接触史 药物热、烟雾热 蜱接触史 间歇热、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 动物接触史 鹦鹉热、钩体病、布氏杆菌病、弓形虫比病、猫抓热、Q热、兔咬热 肌痛 旋毛虫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关、家族性地中海热、多发性肌炎 头痛 间歇热、兔咬热、慢性脑膜炎/脑炎、疟疾、布氏杆菌病、CNS肿瘤、落基山斑点热 神志异常 类肉瘤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肿瘤性脑膜炎、CNS肿瘤、布氏杆菌病、伤寒、HIV 心血管异常 亚急性心内膜炎、Takayasu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落基山斑点热 干咳 结核、Q热、鹦鹉热、伤寒、肺部肿瘤、落基山斑点热、急性风湿热 眼痛或视力异常 一过性动脉炎(栓塞)、亚急性心内膜炎、间歇热、脑脓肿、Takayasu动脉炎 消耗 肿瘤、淋巴瘤、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弓形虫病 腹痛 结节性多动脉炎、脓肿、家族地中海热、卟林病、间歇热、胆囊炎 背痛 布氏杆菌病、亚急性心内膜炎 颈痛 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过性动脉炎、化脓性颈静脉炎 体格检查常是诊断的关键 应全面而细致-甲床、各淋巴结区、外阴、肛门 等均不要遗漏 要重视新出现的尤其是一过性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的作用 必要时应反复送检以提高阳性率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和应用 重视创伤性检查的价值 既要重视又不盲从,应结合临床分析判断 一、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 许多地方,结核病已在感染性长期发热的病因中上升至首位。 其中肺外结核远较肺内结核为多,病变可波及肝、脾、骨、肾、脑膜、腹膜、心包等。 发热可能是最初唯一的临床表现 正确评价结核菌素试验 一、感染性疾病 伤寒和副伤寒: 国内伤寒和副伤寒仍是发热待查的重要原因。 不典型者多见,相对缓脉与典型玫瑰疹少见 肥达反应的诊断价值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欧氏结节、Janeway结节、Roth点少见,心脏无杂音、血培养阴性也愈来愈多。 败血症 金葡菌败血症热程可长达半年,伴随症状常掩盖原发病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腹腔内感染或其他部位脓肿 腹腔内感染是发热待查中常见的病因,尤以肝脓肿和膈下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盆腔脓肿 齿龈脓肿和脑脓肿也可能是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 胆道感染:上升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积脓。 慢性尿路感染:可缺少症状,尿常规可正常。 艾滋病: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或其本身所引起的长期发热已明显增加。 其他各种感染:包括病毒、L型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感染等 二、肿瘤 淋巴瘤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者占16%~30% 周期热最具特征,Pel—Ebstein型热 病程较长,最长可达3~4年 可无特异性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亦可以不明显。 恶性组织细胞病 白血病 肝肿瘤和其他实体性肿瘤 三、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90%以上的病例可出现发热 部分病例缺乏典型皮疹,较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 80%~95%以上的SLE病例抗核抗体试验阳性 抗双链DNA抗体、Sm抗体为SLE标志性抗体 三、结缔组织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约占FUO病因中6% 药物热 亚急性甲状腺炎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表2 引起发热待查的疾病 ? 常见疾病 少见疾病 罕见疾病 肿瘤性 淋巴瘤、肝和CNS转移瘤 hypernephromas 肝癌、胰腺癌、前白血病、结肠癌、 心房粘液瘤、CNS肿瘤、myelodysplastic disease 感染性 肺外结核(肾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粟粒状结核)、腹腔脓肿(膈下脓肿,阑尾旁脓肿、结肠旁脓肿、肝脓肿)、盆腔脓肿、亚急性心内膜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permanently placed central IV line 巨细胞病毒、弓形虫、伤寒、肾及肾周脓肿、牙龈脓肿、HI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