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故障诊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 金属异物在电磁场的作用,“咬穿”空心导线引起漏水。 如大亚湾核电站1#机进口GEC 900MW水氢氢型发电机,1994年7月1日运行中发现定子冷却水系统氢水分离箱漏氢/水位低报警,分离箱上部气体排放管有大量气体间歇性喷出,氢压下降6mbar/h,7月2日解列,抽转子后发现17#槽上层线棒端部侧面(大面)有一小孔,距出槽口500mm,外部直径φ6mm,内部直径φ3mm,故障点附近有一小片铁磁碎片。分析认为制造时残留的金属异物,刺伤了线棒绝缘,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振动“咬穿”空心导线,引起漏水。由于发现及时未造成事故。 由于氢气良好的导热性,在大型机组中广泛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而且随着容量的增大,氢压逐步增高。典型氢冷机组的氢压见表2-10。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其渗透性和扩散能力很强,因此高氢压的发电机中,如果密封不严,极易发生氢气泄漏。 第四节 漏氢 容量(MW) 200 300 655 746 984 氢压(MPa) 0.294 0.3 0.414 0.517 0.5 制造厂 国产 国产 东方—日立 WH GEC 允许漏氢量(m3/d) 16 14 19 13.45 18 1.漏氢的危害 (1)机内氢压不能保持额定值,将影响发电机的出力; (2)消耗过多的氢气增加制氢站的负荷; (3)发电机周围的漏氢与空气混合后,若氢气浓度为4%-75%时遇电火花或高温,可能着火甚至引起爆炸。 2.允许的漏氢量 由于机内为高氢压,又是旋转机械,虽然有各种密封装置和措施,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氢气的泄漏,因此国内外制造厂的技术条件和标准中都有明确的允许漏氢量。 3.漏氢的部位 (1)端罩和机座结合面 (2)端盖与端罩及上下半端盖结合面 (3)端盖与密封瓦座结合面 (4)定子引出线套管 (5)氢气冷却器上下法兰与机壳结合面 4.漏氢的原因 (1)焊缝的焊接质量不良引起漏氢 (2)转子滑环导电螺钉或转子轴中心孔端面堵板不严 (3)氢气管路漏氢 (4)氢气漏入定子绕组内冷水系统 (5)密封瓦内部漏氢 典型事例及措施 徐州电厂5#机国产200MW水氢氢型发电机 1999年某日排氢装置上部引至排氢风机进口的“U”型管因安装时内部杂物未清理干净,使底部疏水阀门堵塞,运行中放水量很小。油中水在“U”型管内不断凝结成水,逐渐积累,水位升高,致使排氢装置上部排不出氢气,氢压升高,大量氢气漏至8-11号瓦回油管,并从轴瓦处漏出。又因主励滑环碳刷冒火,遇氢后立即起火,被迫停机6天,少发电2784万kW·h。 1993年9月浑江发电厂5#国产200MW水氢氢型发电机发生漏氢着火事故,事故原因是,在机组大修时错误地将密封油冷油器滤网端盖的石棉垫更改为胶皮垫,机组投入运行后,胶皮垫在压力、温度、和腐蚀介质的作用下损坏,致使密封油系统发生泄漏,密封油压下降,虽然直流油泵联起也不能满足发电机氢压的要求,导致氢气从发电机端盖外漏,被励磁机自冷风扇吸进滑环处,引起氢气着火。 保证氢冷系统的严密性,检修后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在发电机出线箱与封闭母线连接处应装设隔氢装置,防止氢气漏入封闭母线 监测定子水內冷系统的含氢量,当(体积含量)超过3%时,应加强电机监视,超过20%应立即停机处理 1.定子绕组过热故障 定子绕组温度检测方法和标准 (1) 槽内上下层线棒间埋置检温计:通常采用热电阻元件如铜电阻(10Ω,50Ω等)或铂电阻(10Ω,100Ω等),为了提高可靠性,大型机组每槽埋置2只元件(一只运行,一只作备用)。 (2) 定子线圈出水温度测量:通常在出水端绝缘引水管的水接头上安装铜一康铜或镍铬-康铜热电偶元件,也可以采用端面型铜电阻或铂电阻元件。每条出水支路上一只元件。对于上下层线棒的出水支路并联共一路出水的机组(如国产200MW、300MW发电机),很难从水接头的温度来判断过热的线棒,应同时与槽内测温元件的指示温度结合起来分析判断。 (3)GB/T 7064标准规定 A.温度: 槽内层间元件为120℃,出口水温度为85℃,出口氢温度为110℃。 B.温差:出口水温差(每根线棒单独出水)为8K。 (4)规定 A.层间元件温差或出口水温差达8℃时报警,及时查明原因,此时可降低负荷 B.层间元件温差达14℃或出口水温差达12℃,或任一槽內层间元件温度 超过90℃或出口水温度超过85℃时,在确认测温元件无误后,应立即停机处理。 第五节 过热故障 发电机常见故障分析及诊断 主要内容 故障的分类介绍 第一节 机械故障的分类的原因与检测 第二节 噪声异常 第三节 漏水 第四节 漏氢 第五节 过热故障 机械故障的分类 转子振动和轴承振动超标 转动部件松动破裂甩出 定子铁心松动 定子端部线圈及引线振动 异常噪声 轴承密封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