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训练: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1.如图是丽水市国家级风景名胜﹣缙云仙都,平静的水面形成的“倒影”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小 D.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大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m B.变大 5m C.不变 6m D.不变 8m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亮点S,SO为入射光线,下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正确规范的是( )
A. B. C. D.
.小光同学在游泳池边上,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当水面平静时,站在小光身边的小钟同学看到在水中的牌子上的情景是( )
A. B. C. D.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是点燃的蜡烛,B是没有点燃的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A的像是光的形成的虚像
C.实验中应选取较薄的玻璃板,并竖直放置
D.实验中随着A蜡烛的燃烧,A蜡烛的像与B蜡烛仍然重合
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1.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
A.竖直向上运动 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水平向右运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芳面向穿衣镜,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1 m,镜中的像将变小
B.小明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云在水中飘”,这是云在水中形成的虚像
C.雨后晴朗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走,为了不踩到积水,应走“较暗”的地方
D.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如果这个平面镜很小,这位同学不会从镜中看到你的眼睛
1.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
A.甲12:01乙10:51丙10:51 B.甲10:51乙10:51丙10:51
C.甲12:01乙15:01丙12:01 D.甲10:21乙12:01丙10:21
1.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
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1.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
C.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B.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C.小芳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蜡烛b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两个反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