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实验室操作手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淋病的实验
淋病(gonorrhea)是指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的化脓性感染,如尿道炎、宫颈炎和直肠炎等。如不及时治疗,淋球菌可侵入泌尿生殖器的其他部位,引起附睾、前列腺、输卵管及盆腔等器官的炎症,甚至可经血液传播到全身其他部位,形成淋菌性关节炎、腱鞘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合并症。但另一方面,也有5%-20%的男性和60%的女性病人呈现无症状经过。淋球菌好侵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凭借特异的结构和粘膜表面与之相匹配的部位粘附。继而侵入细胞内增殖,使粘膜上皮破坏,形成炎症,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淋病诊断步骤
人类尿道上皮尤其是柱状上皮细胞对淋球菌相当敏感。在感染淋球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平均3天~5天)。由于细菌和毒素的作用,粘膜坏死、脱落、神经末梢暴露、炎症浸润、组织液渗出,病人会出现尿急、尿痛和尿道流脓等急性尿道炎症状。
淋球菌感染男性病人,常会出现尿痛和尿道流脓等临床症状。这时取尿道分泌物作涂片,经革兰染色后,如见到有符合淋球菌形态特征的革兰阴性细胞内双球菌,则初步诊断阳性,可对病人进行治疗;如涂片查菌阴性,应从尿道取标本进行淋球菌培养。淋球菌感染的女病人,常仅有脓性宫颈分泌物或无症状。对女病人不推荐用涂片法检查,而主张直接从宫颈取材进行培养。标本经培养后,菌落形态典型、氧化酶试验阳性,菌体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则初步诊断为阳性培养物,如有某些性状不符合,则可进一步用糖发酵试验及直接免疫荧光法等作鉴定加以确诊。
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在取材作涂片时,应先用灭菌等渗盐水洗净尿道口,然后用手指由后向前挤出脓液,用棉拭或白金耳蘸取脓液后轻轻涂布于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作染色。如由男性病人前尿道取材作培养时,应用白金耳或藻酸钙拭子深入尿道2cm~4cm,取出的分泌物应略带粘膜。从女病人的宫颈取材时,应将棉拭插入宫颈口1.5cm,稍转动并停留10s~30s,让棉拭充分吸附分泌物。从肛门取材时,应将棉拭插入肛门2.5cm以上,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中取材。检查淋菌性咽炎时从扁桃体或扁桃体窝或咽后壁取材。
淋球菌对外环境因素如干燥抵抗力很弱。因此,为了保证培养成功,应尽量缩短标本离体时间。在医院门诊部,从病人取材后,应立即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取材本处离实验室较远时,可将标本置于无营养性的Stuart或Amies运送培养基或选择性生长培养墓如Trmlsgrow中运送到实验室。标本在无营养运送培养中(在室温25℃条件下),12h对分离率无影响,在24h内分离大于90%。如需时再应使用生长运送培养基,但即便如此,也不应超过2天。
淋病的涂片检查
【原理】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病人常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在有些脓细胞内可有许多淋球菌。淋球菌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具有特殊的菌体形态。因此,取病人尿道分泌物制成涂片后做革兰染色,检查有无典型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初步诊断的依据。
【方法】
1.先用灭菌等渗盐水的拭子揩洗尿道口,然后用手指由后向前挤出脓液,蘸取脓液后轻轻涂布于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加热固定,染色,镜检。常用革兰染色,也可用美蓝染色。
2.涂片后,待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
革兰氏染色:结晶紫染色1min。
碘媒染液染色1min。
乙醇丙酮脱色1min左右。
石炭酸复红复染1min。
晾干后油镜镜检。
【结果】
在急性病人的尿道脓性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中,常可见到大量红色多形核白细胞。在有些细胞中吞噬有淋球菌。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呈卵圆形或圆形,常成对排列,接触面扁平或稍凹。菌体长约0.7μm,宽约0.5μm。但两菌大小可有差异。多数多形核细胞中并不含淋菌,但不少脓细胞中常含有一至数对,甚至20对30对淋球菌,淋球菌常存在于细胞浆内。
在病期较长的淋病病人的涂片中淋球菌比较少,有时呈单个、四联和八叠状,位于细胞外。对有些菌有时难以下结论,需进行培养和鉴定。
【注意事项】
1.涂片时不要用力涂擦,而应将棉拭在玻片上轻轻滚动,因急性病人诊断标准为见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涂擦过劲,细胞破裂或变形,菌从细胞内逸出,会造成诊断上的混淆。
2.涂片厚薄要合适。涂片过厚,加之染色过程中脱色时间不足,革兰阴性菌也会呈现紫色。因此,脱色时间要视涂片厚薄而定。在大量染片时,最好用一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和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作对照。
3.固定涂片,只要将涂片迅速通过火焰2~3次,避免加热过度使细胞变形扭曲。当把加热的涂片放到手背上时应不感到太烫。
4.不推荐用涂片检查来诊断淋菌性直肠和咽部的感染,也不推荐用作判愈。
【临床意义】
涂片检查方法简便、有效、价格低廉且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特异性随着取材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