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工程专业 2009级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5.1 概述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是为评价系统的风险性而制定的准则,是识别系统的安全水平、安全管理有效性和对环境所造成的危险程度及制定相应应急措施的依据。 风险评价标准需要包含二方面的内容:其一,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如海堤或河堤,其设计堤坝中采用的百年一遇或千年一遇标准即为此内容。采用此标准即意味着其设计风险水平应达到每百年一次或每千年一次的防洪标准。其二,风险事故的危害程度,主要反映风险事故所致的损失率,包括财产损失率和人员的死亡、重伤、轻伤率等。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5.2 风险评价标准表征量 风险的类型不同,其危害形式也不同,衡量危害后果的度量有多种表征法,如人员伤亡、工日损失、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等。 为了进行风险评价,需要有能够定量描述危害后果的指标,而且这种指标能够统一衡量各种不同性质的危害后果,对不同类别行业进行比较及制定同一行业标准。这里采用“风险”作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标准的表征量。即: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的单位采用“死亡/年”。 因为死亡率通常用作不同工业之间的相对安全指数或危害指数。而且职业原因造成的死亡频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风险采用死亡率表征是基于研究统计表明职业性死亡率是衡量大多数事故危害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5.3 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 风险评价标准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 对于风险管理的决策通常是在危害后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在为减少风险付出的代价和效果之间寻求平衡,才可能正确地做出决策。这里就有一个平衡点的问题。 风险评价标准实质上就是这样的平衡点,或者说就是社会对某一风险所能承受的最大阈值,也即风险的最大可接受水平。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科学、实用,即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应用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标准的制定,首先要反映公众的价值观,灾害承受能力。不同的地域、人群,由于受价值取向、文化素质、心理状态、道德观念、宗教习俗等诸因素影响,承灾力差异很大。 其次,风险评价标准必须考虑社会的经济能力。标准过严,社会经济能力无法承担,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寻找平衡点,优化标准,从而制定风险评价标准 :最大可接受水平。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可接受风险水平是根据历史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来的,作为未来风险的准则,需要假定计算风险的条件仍适用于未来,并且需要设定全部人口承受风险的机会是均等的。 如美国每年汽车事故约为15×106次,约每 250次中有一次死亡事故,则汽车事故造成死亡的风险为 6×104死亡/ a ,美国总人口为 2 亿,则美国汽车事故的风险为 3.0×10-4死亡/ ( a .人)。 要降低这个水平,可以通过改善道路交通和汽车性能来实现,当然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亦可以通过放弃汽车去实现。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据统计,在一年6万死者中约20%为步行者,则不乘车时的风险平均为 6×10-5,减少约五分之一。 据美国统计,既非乘客又非在车道上行走者,一年内约有500人死于车祸。所以只有既不乘车又不上车道的人才仅仅能使车祸风险平均减少到大约1/100,其概率为 3×10-6。 住在美国的人既不乘车又不横过马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极其小心谨慎的人,即使其采取了某种能减少其风险的行动,也不可能把自己的风险降为0。 因此,3.0×10-4死亡/ ( a .人)即为美国汽车事故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可作为评价美国汽车风险的标准。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工业领域,各种行业其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损害程度不尽相同。统计和分析这些事故的资料,不仅是汲取教训减少事故发生的需要,同时亦是环境风险评价制定各行业最大可接受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然而,出于各种原因,各行业的事故统计数据存在诸多未作统计、不公开、统计不规范、统计管理不善等情况,使得数据收集困难。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5.4 环境风险管理目标 自然灾害、工业、农业和其它行业,都存在潜在风险,通过长期的资料积累,可以得到各种潜在事故的发生概率。这些概率与相应的时间、空间和技术水平相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防灾能力的提高,事故的概率是呈下降趋势。 对环境风险评价而言,以历史的统计资料预测将来的风险是偏保守估计,但却不失其客观性。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各行业事故危害所致风险水平可分为最大可接受水平和可忽略水平。 最大可接受水平是不可接受风险的下限。 可忽略水平是指这样的风险水平,即为了进一步减小其危害,则由此引起的间接危害可能更大,即控制危害的次级效应可能超过所减小危害的利益。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所以原则上风险管理的目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