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导学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手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写读书笔记。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了解作品内容及主题
3、赏析片段,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1、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4、(出示《朝花夕拾》目录)由学生学过的篇目引入新课。
三、合作交流,把握整体内容
1、读了《朝花夕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可以谈谈你最喜爱的篇目、有感触的事、有趣的事等】(教师视情况总结分析、补充等)
2、内容巩固,提问。
3、内容(主题)归纳。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4)怀念亲人师友
4、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它吗?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自由复习3分钟,提问。
二、明确: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略写。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略写。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略写。第5—22自然段,写“东关五猖会”,详写。明确:原因在于父亲强制自己背书这件事情影响了我看赛会的心情。他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详写了背书一事,对五猖会几乎没有什么描写,一笔带过,如此盛大的赛会却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反而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强迫我背书的整一过程,由此可见,背书一事对我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次多么沉重的打击。从家庭角度来看,反映了父亲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从封建旧教育角度来看,书的内容生硬深奥,艰涩难懂,背书方法机械,采用死记硬背方式,反映出封建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危害。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衍太太 父亲 范爱农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三、
四、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