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第I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气候变化 B.稻米供过于求
C.劳动力流失 D.城市用地扩大
2.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福建、黑龙江 B.江苏、西藏
C.湖北、云南 D.浙江、江西
图1中的L线示意某月海平面等压线,M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M地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M、N、P、Q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图2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5~6题。
5.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h)。一般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图3,示意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A.北京、福州 B.广州、乌鲁木齐
C.兰州、哈尔滨 D.郑州、拉萨
8.下列自然因素中,对“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最大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地质
9.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是
A.数值变大 B.数值变小
C.变得密集 D.变得稀疏
福建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10~12题。
10.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如图4)测定该岛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是
A.北京时间、竿影长度
B.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11.该岛植被主要以草类为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A.光照 B.气温 C.水分 D.地热
12.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同。那么,该日的日期可能是
A.5月21日 B.6月7日 C.7月8日 D.12月7日
13.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1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15.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中原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中上游地区
16.如果要探究近代福州船政局的历史,下列方法最能接近其真实情况的是k%s#5u*.co%m
A.走访船政局遗
显示全部